【353】《曾文正公家训 · 第四篇》读后感(1)

9月13日背书笔记

家训第三篇,曾公给纪泽讲解作诗之韵律。今日背诵第一小段。

古体诗之韵律亦是其美妙所在之一。曾公自身文学功底扎实,讲起五古、七古诗之声调亦是颇有见地。其在信中建议,作五古诗及七古诗前,须各熟读几十首,并又一次强调高声朗诵以及密咏恬吟的必要性。

可见,好的读书方法并不繁复,在于易实践,且可反复运用。

此外,自背书活动以来,于背书的热情始终未消退,也正是在背诵过程中找到了一种久违的韵律美。无论《黄帝内经》、还是《曾文正公家训》都平仄有致。令人百读不厌。

其他篇目且勿论,就说此信中,曾公提及五古、七古诗,罗列诗人名字时,都作了合理地布局,使读者在诵读时更朗朗上口。

如"余所未钞者,如左太冲、江文通、陈子昂、柳子厚之五古,鲍明远、高达夫、王摩诘、陆放翁之七古,声调亦清越异常……“,去反复吟咏这些名字,是不是平仄之间很值得玩味,若非此文专讲古诗之声调,且又背书时重复诵读,如此细节在平日断然会被忽略。作文章细腻至此(用时下网络语,是不是就是小心机呢),真令人感慨学无止境,亦感佩曾公之文笔了得,难怪学界对其文风评价颇高,称其“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实是恰如其分。


365天百字文    #20170913打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