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用论?

书熟梳

现在在倡导全民读书,各种读书方法,好书推荐层出不穷,在此我新收录了一些读书“悖论”,大家共鉴。

1 书应该买着读,而不是借着读

我们高中时,都学过这样一篇文章《书非借不能读也》,说读起借来的书,似身后拴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催着你赶快看。如今,各地都设有图书馆,许多人因阅读变得更加便利而喜悦,却少了一份珍之重之的稀罕之意,少了一份诚惶诚恐的对书的感动。

2 书评可畏

我在选择一本新读之书时,先要看看其他人对此书评价如何,看看有没有出名之人,对此书评价。若是评价的甚合我心,那便手起刀落,若是评价平平,便弃之如履。尤其是看到“在某某某地方排行榜畅销多久”“被翻译成多少种语言”“销售量突破多少多少万”之时,更是怕自己被落下,赶紧买下来。

书评好像左右了我选书的大方向,感觉书评像是脑中的权威,敬畏加相信。书评本没什么错,你这么在意,便少了一份坚持。

3 对于被中途释的卷,更珍视之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广为流传自己却实在难以下嘴的书。许多人便弃置不顾,少有人会思虑,广为流传必有其原因,我为什么看不下去呢?我想,此时才真是有趣之时。

4 阅读“劣书”“禁书”需要用“心”

自问:为什么要读书?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究竟什么样的书才是有趣的书?

5 读书百遍的神话

之前有古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自然奉为上旨,因在读时,带入自己的理解,所以会有读懂了的错觉。每重读一遍,读者带入的自我理解都会加深。这样一来,到最后完全成了自己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深信自己读懂了,也讲所读之书自我化了。

我想这便是读书千遍后义自现的感觉吧。但时代在变动,不再是书籍比粮贵的古时候,现在书籍多如牛毛,还该沿用这样的读法吗?成了值得我们思虑的问题。

不懂之书,经过不厌其烦的反复阅读,果真就能读懂吗?

百遍阅读,一年只读一本书,真的比一年读20本书的效果要好吗?

6 信仰读书,读书信仰对吗

我们经常把广为流传的经典书籍奉为信仰,并将书视为珍贵之物而过量阅读,相信读书越多越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读书确实能让人博学多识,相反,也能让人头脑空空如也,不会思考,被知识塞满的头脑,忘却了思考。成了知识的搬运工。

有句话说:即便原本无用的知识,人一旦拥有,也会生出借用之心,并将其视为自身之物。更何况有用的知识呢?

7 快读的福利

有时候细读反而招致更多的不解,而快读反而像风一样刮起心中的涟漪。

语言是有韵律的,一个个单独的字组成一个个的词语,一段一段的句子,文章。让我们心生敬意,有时不得不惊叹文字的神奇,而这样神奇的文字是带有不一样的韵律,不同的词语,文章所带的韵律是不同的。我们有时在细扣一个词,一句话反而丧失了整个文章的韵律。

8 不拘泥,不放弃

有时候我们太过于拘泥我们自己的身份。比如说:我现在成人了,我不应该像孩子一样,看童话书。我是学中文的,虽说觉得计算机有意思,但是觉得专业性太强了,就不看了。

不要太过拘泥于形式,只要觉得有趣,拿起来看看又有何妨。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看多少的书,显的自己有多么的博闻强识,也不是痛感自己知识能力不足,而大学特学,丧失智慧的活力。而是让书籍来让我们深刻,让我们思考,让我们对生活有辨识度,进而转换成生产力,以价值的方式提现出来。

这个应该算是一篇读后感吧,上面的观点是书中所写与我自己体会的一个总结吧。这本书叫《乱读术》,书中有许多观点与我们现下流行的观点相悖,虽相悖但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买来原本一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最近有关“读书无用论”的讨论突然火热起来,和“我不知道的东西都没用”属于同一个性质,都是标准的反智主义,这无...
    智_先生阅读 1,952评论 10 44
  • 今天从成甲先生那儿学来了一些关于知识的东西,想分享给大家。(成甲先生是《好好读书》这本畅销书的作者) 成甲对知识的...
    Libra_2996阅读 246评论 2 1
  • 看了一鸣写的成绩不是唯一的风景想说一些话,也想被一鸣叔看到,仅自己观点。 高中学习方面的是基础,是会觉得...
    冷眼繁空阅读 523评论 3 1
  • 转眼百日读的打卡已经到了61天,第三阶段了。自己意外的坚持了那么久,也是没有想到的。从一开始的200字,300字,...
    大果果ly阅读 118评论 0 0
  • 回忆真的是一个很美好的东西,当我敲出这个题目,脑海里早已经闪过无数个画面,星星点点的将我带回了那个铸就在生命里的...
    仪苏木藤阅读 5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