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真的是触及灵魂的思考(20210921)

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有点迷茫和疑惑,不知道生活向何处去。最近看到几个场景,仿佛有了些启发:
1、陈丹青接受采访,说起来他曾问过木心:自己的艺术追求应该往何处去?木心说:全人格。陈丹青认为:这全人格,一定不是指道德上的,也不是单纯艺术创作上的,那是一种更宽广深厚的境界吧……
2、有人问李一诺:我以前想上名牌大学,做金融。现在30岁了,都实现了,却没有明确的目标了,觉得没劲了。一诺回答:也许这是因为人生的广度在变窄,以为眼前的东西就是全部,那人和机器仿佛就没有了区别。这种变窄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的物化,把人变成了一份知识和技能,如果做的不好,或者有其他人做的更好,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了价值,没人看到这个人是谁……
3、我很喜欢的一个财经公号的博主,这样形容自己对于写作公号的感情:我这是上瘾了啊!我的身体长期渴望内啡肽。它和多巴胺都是快乐的一种,但效果不同。
多巴胺式的快乐先甜后苦,爽过之后全是空虚和乏味。
内啡肽式的快乐先苦后甜,跑步、写作、干活,忙碌过后,内心踏实满足。
显然人在年轻时天然喜欢多巴胺,到了中年后更容易对内啡肽上瘾。
4、有人说哲学家把人一生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认知自然、认知社会和认知自我。小的时候要多和大自然打交道,认识物质和客观基础;青少年时期了解和认识社会、周边的人,明白人的社会性属性;最后都会回到终极阶段:认识自我。

看到这些场景的我,深受触动也非常开心。因为令我特别困惑的问题,只要不断去寻找和探索,似乎总能见到一丝光亮,虽然不一定有答案(也许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但这些光亮,让我心安。也让我明白,在我追求和思考的道路上,曾有人来过,也有人迷茫过,我一点都不孤独。
那么此刻,2021年的9月21日,我该怎样面对自己心中的疑惑呢?(这个解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吧)

目前的我,应该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认知自我,追求全人格;

主动追求做更多能让自己分泌内啡肽的事情,先苦后甜,充实而满足,那样估计会有更多的意义感和价值感吧;

时常尝试抽离当下,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看待自己的处境,也许会有更多冷静客观的观察,知道如何去处理问题……

生活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都是我们好好生活的理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