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宁远的这个村子里,过了元宵,春节就算过完了。孩子们的寒假也已接近尾声,老鼠嫁女是整个寒假中最后一个节日。
我十来岁的年纪时,整个寒假最喜欢的节日就是这个。春节是大人们的节日,小孩们尾随着长辈们走亲访友去拜年。大过年的,规矩礼仪都是不能少的。对于爱动爱玩的小家伙来说可是个苦差事。但老鼠嫁女是个孩子们的节日。
正月十六这天,匆匆吃个晚饭。邀上三五个小伙伴便开始准备接娶老鼠新娘的行头啦。一个铁锅盖、一根筷子就成了锣鼓,一个箩筐便是花轿。花轿里还要藏一只小花猫,再用一个簸箕或是米筛盖住。要是找不小猫,用一条小狗也是可以的。最不济的,就是放一个小板凳来充数。
行头准备停当,就走街串巷的去迎娶老鼠新娘啦。锣鼓手在前边带路,后面便跟着花轿。
每走到一户人家近前,便开始敲锣打鼓,伴着用一种叫做“平话”的言唱的古老歌谣。歌词的大致翻译是“老鼠老鼠嫁女,嫁到哪里?嫁到猫的肚子里,大老鼠,小老鼠,各种老鼠一个都没有”。
等到唱个三两遍,主人家便会开门送嫁了。主人家拿出早早准备好的糖果、零食,又或者一两毛零花钱,放进花轿里。这时候,要是花轿里藏的是小猫小狗这样的捕鼠能手,主人家一高兴,就会多给一点糖果。要是是个小板凳呢,就免不了要被打趣一番了。
要是主人家不开门,就要换歌唱了。歌词的大致翻译就成了“老鼠老鼠嫁女,嫁到哪里?嫁到这家来,大老鼠,小老鼠,各种老鼠一群一群的堆起来”。再唱个两三遍,便起着哄赶往下一户人家去了。
等到月亮初升时分,村子早已锣鼓冲天、歌谣四起,大街小巷都是三五成群的小家伙们,热闹非常。几个“迎亲队伍”在一家门口排队也是常事。
等到热闹过后已经是月亮高悬,银辉铺地时分了。小伙伴们瓜分了糖果,心满意足回家睡觉去了。
因元宵夜见旧时照片,回忆起往事。想如今,平话已难以为继,通晓平话的年轻人已经寥寥无几。想来十六晚上的老鼠嫁女也已经失去了往日色彩吧。
因怀念往事,夜不能寐。又感时与事移、传统不再。故晨起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