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我”是处在随时可变化的过程中,很多人也是通过这些变化去认识自己,然后又通过类似或相似去识别其它事物。如果执着于表面或表面现象,就很容易“迷失”自我,就错乱了,好像这也可以,那也行……然而,对自我的信念感是没有的,自己要什么是不清楚,要通过什么办法也是不明确的。如此去生活,就很容易无所适从,然后陷入迷茫,焦虑,不安,总感觉哪哪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好的感觉是需要的,这是自我认可和激励自己前进的必要动力之一。甚至是主要的。就像信念感。而负面的东西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学会如何处理它自然也是重要的一环,但在这里犯错或失误也没什么的,因为本身就“知道”它是负面的,不过是能否修复而已。偏偏很多人是喜欢挑战高难度的。之前说过,挑战难度并没有附加分。但是,这是人性基因里很神奇的一种“遗传”,从古至今,人的生存、谋生都是靠争斗、挑战,以及对自然的适应和改变,这就意味着“可能性”始终作用于我们,并且刺激着我们的感官。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要学会筛选和分辨,什么是值得的。换言之,你要做的事是什么,它涉及哪些主要步骤,有哪些主要因素。至于其它无关的都需要先放一放。重点在于最后这个。(很多人就是在这一环又或者上一环出了问题:上一环节是,总想变废为宝;当下这环则总想走捷径,或求圆满)是故,如果只是发生一次,我基本都不予理会。谁知道是什么情况。重要的是别耽误正事要紧。若是一再重蹈覆辙,则有了思考的必要,既是认识事情本身,也是在这一件事上认识自己的一次机会。最后是,依旧要选择是该继续,还是处理到什么地步就可以了。就任何事儿吧,不必尽其能的。就像力所不能及的,肯定不好加杠杆冒险,而有把握的依旧选择留有余地。机会是始终存在的,但如果过多地投入,那么好机会也就不善了。因为人性没那么容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