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拾遗录(五十三):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在晚清史上,李鸿章的分量确实够重。他位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一等肃毅伯,是晚清宦海树大根深的“北洋集团”的执缰人,被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象。这位曾经如日中天的李相国,一生之得与失,不过是晚清宦海生态中的弃子。“丈夫只手把吴钩”,一生以敢任事著称的李鸿章,也曾早早地留意人才,这与他的老师曾国藩所说“成大事者,以多得替手为第一要义”的意思一致。然而,李鸿章最致命的缺点,就在于用人唯亲,只要出身淮军,稍有才干,足够忠诚,无论贤愚,都能得到李鸿章的青睐重用,即使出了事,也会得到其庇护。
例如,他不惜为僚属、旧部以及同乡徇私枉法。淮军旧部杨宗濂被参革职后,李鸿章惜其才可用,指使他向醇亲王“报效二万金”,得以官复原职,“交北洋委用”。“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这也是对于李鸿章为人之道比较客观的评价,其女婿张佩纶也直白地说:“合肥素仁厚,止以喜用小人之有才者,晚年为贪诈所示,七颠八倒,一误再误。”不过 对于栽培人才,李鸿章可谓用心。同治九年,以秀才身份入李鸿章幕府,协办洋务的盛宣怀,是一个奇才。李鸿章盛赞其“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一手官印,一手算盘,左右逢源”。
但是,他也没有辜负李鸿章,被誉为“清朝实业之父”。这些影响巨大,惠及后世的成就,莫不与李鸿章的支持扶植密切相关。后人习惯于将这些成就都记在盛宣怀一人身上。相反,在轮船招商局经营期间,刘坤一等人弹劾盛宣怀“工于钻营,巧于趋避”的恶名,责任倒落在了李鸿章头上,责其对盛宣怀严加考察。或许是基于这方面的原因,加上盛宣怀大胆率性和富于冒险的办事风格,使得李鸿章对其颇不放心,以至于直到光绪十年,李鸿章才让他署理天津海关道。李鸿章信任盛宣怀,他不放心者乃在于他了解盛宣怀没有经验、急于求成的弱点。
从中恰恰可以发现,尽管李鸿章“得人”不计贤否,但在用人上,并无私心。假如有私心,他完全可以更早地提拔盛宣怀等人。他不结朋,只要对自己所办的事业有益,而不在宦海相互攀援成势,这正是他可贵之处。也正因为如此,在宦海角力中,他所得之人,没有一个能成为他的奥援。所以这也是李鸿章之可悲,成为晚清宦海生态中的弃子也在于此。他不是不熟悉晚清宦海之生态,而是一生迈不过自己的那道坎,至于这份心结所在,在赋诗赠盛宣怀等上海朋僚中可以一窥端倪:“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风尘。经营庶富羞言我,纽握机权耻授人”。
参考资料:《清史稿》、《李鸿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