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年轻的生命逝去,有人开始谴责他的父母

鹿道森被找到了,很遗憾,他永远地离开了。

近日一名叫鹿道森的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封遗书,遗书足足写了五千多字。其中着重列举了关于他原生家庭的多项罪状。

他自称是农村留守儿童,校园霸凌经历者,摄影创作人,独居青年。

从小,父母便对他很冷漠,在他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解一道越级的数学题,他做不出来,父亲狠狠地踢了他一脚。从此他便对数学这个科目失去了兴趣。

也是父亲这一脚,让他决定回农村。就这样,他成了留守儿童。

又因为自己长得文气,行事说话有礼貌,被农村的同学当成异类,给他起了很多侮辱性质的外号。

好不容易父母回来了,对他的关注却很少,夫妻两人常年在争吵中度过。

还不时在他面前强调家里很穷,不要乱花钱。

这些经历给他留下了深深地阴影,加上成年后努力追梦,梦想却难以实现,遗书中还说到因为从事摄影欠了一些债务。

重重压力,让这个年轻人决定去死。

遗书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因为鹿道森在遗书中提到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比较多,网友一致认为是这个冷漠的家庭逼死了他。

事后,也有媒体采访到了鹿道森的姑姑,他的姑姑向记者证实,鹿道森确实有过留守的经历,但是对于他在校期间被欺凌的事大家都不知道。鹿道森的父母都是农民,他的父亲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是很疼儿子的。

姑姑的这番话又激起了网友们的共鸣,底下一水的开始控诉自己的父母。

有些网友甚至漫骂鹿道森的父母,指责他们的教育方式。

那么,他的父母真的就是最大的刽子手吗?

先不急着说答案,我们听一听关于作家郑在欢的故事。

郑在欢的母亲在他还需要喝奶的时候便去世了,父亲给他找了一个后妈。最开始他由奶奶抚养,倒也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时光。

他是这么形容自己的童年的:“事实上我的童年过得非常快乐,在奶奶的照料下我根本不知道“苦”为何物。我不缺胳膊不缺腿,只是缺个妈,其实也缺爹,小时候我很少见到我爹,他不是在挣钱就是在坐牢,或者和我继母花还有我的弟弟玉龙过着不太和谐的家庭生活,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匀给我,”

然而,好光景不长,到了要上学的年龄,他还是被送去与父亲还有继母花一起生活。

继母花奉行的便是打骂教育,甚至算不得是为了教育,只是为了打,不是亲生的打,自己亲生的也打。

想要不挨打,除非对继母言听计从,于是他学会了抱孩子,洗碗,打扫房间,刷鞋,洗自己衣服,清理厕所,倒尿桶,锄草,打麻将,偷东西等等等等。

该会的不该会的都要会。

就算是这样,还是会因为生活中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挨打。比如在喂鸡的碗里撒了尿,便要在院里罚跪,打到拇指粗的竹竿碎成一条一条的。

从此,他便想到了逃跑。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想回家,我宁愿做个没有家的人。“

跑到走投无路时,曾经端着一碗毒药蹲在家门口,门里面是恨之入骨的继母,他要死在家门口,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被她逼死的。

然而就在他打算喝下去时,屋内传来了继母和父亲的笑声,他们笑得那么开心。这个家其中一个孩子失踪了,作为父亲毫不关心他的下落,却还有心思逗得家人哈哈大笑。

笑声刺痛了他,他决定不死了。

正好遇上辍学大潮,郑在欢顺应巨变,随着同乡去了河北,随后便辗转在各地打工,后来具体经历了什么他没有细说,

等他被大众熟知的时候他已经是作家郑在欢了。

我不知道读了故事的你有什么感受。

童年挨打不说人人经历过,至少大部分的人都经历过。有时候我们挨的那些打,与郑在欢所承受的可以说是小乌见大乌。

打骂教育当然不值得提倡,但是因此把父母定性为罪无可恕,把它当成压倒骆驼的稻草却实属有点过了。

我当然无法替人原谅,我不是他,我不是任何人。

我也不会劝你放下,只想告诉你,有些东西不是你放弃生命便能改变的。

每个人都不过是时代的一粒微尘,每一代人也都会被时代打上烙印,为什么那么多网友有相同的经历?就是因为我们父母那一辈他们所接触到的就是这样的理念,他们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

那些挨过父母打的,没有被温和对待过的网友,你能确切地说你的父母就没有为你付出过爱吗?你真的从末感受过他们的爱吗?

说实话,我也愤怒过。我认为我的父母没有尊重过我的人格,我的任何选择他们都要插手,他们把一切他们认为好的强塞给我,却从不过问我的感受。

逼到狠心的时候也想一死了之,让你们后悔!!让所有人知道我是被你们逼死的!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又放下了。我明白了,父母终究不过是普普通通如你我的凡人,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可是有些理念在他们那里就是根深蒂固的,你要接受,并跨过去。

生活这么苦,你苦,你的父母也苦,他们甚至更苦。

庆幸的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开始反思,摒弃了一些传统的糟粕。还拥有多种多样的渠道可以学习一些先进的育儿知识,我们都在为下一代的孩子拥有更美好的人间体验努力。

一切都在变好,不是吗?

每个人都不得不带着烙印负重前行,我们能做的就是冲破原生家庭的枷锁,完成自我救赎。

生活的褶皱我们终究只能自己去熨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