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rry Fe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457831/answer/311808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路
及已经有的见解都值得商榷。
1、王路在文中列举了《论语》几章“君子XXXX,小人XXXX”句式和其他的例子,对于本题是不合适的处理。本题题主要求解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对这章有疑义。王路引用《论语》其他章节,假定了题主对其他章节没有疑义,或者王路本人对其他章节的理解确切无疑。显然,这不是一种严谨的态度。
2、就事论事而言,题主要求解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应该作为出发点的,就是这12个字的文本。对孔子的思想进行归纳,虽然无不可,但那是另外的问题。
3、王路说“周”代表了公心,“比”代表了私意,这是对的,但不全面,也就不准确。《论语》这一章本来就是回答了题主的疑问,但题主没有看明白的,解释的人也不知所以。
“周、比”之辩,钱穆就不说了,朱熹相对靠谱一点,指出二者都有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周”,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稠密、周遍的意思。“比”,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比”肩而行,两人必然走得很近,《说文》引申为“密也”,稠密、亲密的意思。由此可见,“比”和“周”原本是近义字,从这两个字的构成来看,“周”比“比”多了周遍、广大的含义。
“比”由于不能周遍而无遗漏地照顾到,虽然也亲近,但往往会形成小集团的利益,就有了偏私、偏爱的意思。例如《左传·襄公三年》:“立其子,不为比”的“比”就是偏爱的意思。
4、在现代意义上,大到一个公司,一个社区,一类人群,一个组织系统,乃至一个国家,都会呈现出只顾自身利益的“比”相。“比”相在现代有各种变种,如家庭利益、公司利益、社区利益、各式的利益集团,乃至民族主义、人类沙文主义都是“比”。
5、孔子以“君子”、“小人”对举,并非仅仅为了指出二者的差别,更重要的是为了告诉你,小人转化为君子的现实可能:去除比相,将与人亲厚之心广而大之,乃至遍及世人,一视同仁,就是君子了。“小人”并不是现代带有贬义的“小人”,在《论语》中,小人是还没有成就的君子,是人自小之。这就是为什么“周比”是含义不同,又是近义字。其实,《论语》里,很多“君子XXXX,小人XXXX”的句式都是如此。
因为第一篇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小人是可以转变为君子的,孔子虽然在他的书里批判小人,但我觉得孔子并没有厌恶这些人,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他的一言一行来使周围的人能够都获益,就像第一篇所说的小人只是尚未成熟的君子,使我改变了对小人的看法,我想孔子给我们讲一大堆的小人或君子,也是在教导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也同样要避免被小人所害,而不是说叫我们要远离,毕竟我们身边的人都是不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