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一个人的家乡,怎么会没有自己的习俗呢?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身在武汉,长在武汉,武汉就是我的家乡。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我家乡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吧! 听老家江西的妈妈说,他们那边的端午节跟我们武汉的端午节差不多,只不过那边是农村,多了“泼雄黄”这一习俗。住农村的土房子,“泼雄黄”,主要是为了防御蛇的进攻,蛇最害怕雄黄了。在城市里,自然不用害怕蛇了,但武汉也有一些不可缺少的习俗。话都说到这儿了,那年端午节的情形,不禁在我脑中回荡。
“啦啦啦,啦啦啦,端午节,放假喽!” 今天就是端午节,我在家里高兴的像只小兔子一样,窜来窜去,欢蹦乱跳。 “嘿嘿嘿!过端午节咋就只记得玩呢?” 妈妈拦住我说。 “端午节放假不就是玩的吗?” 我疑惑不解地问道。
“端午节还有一些习俗呢,比如说:包粽子,吃咸鸭蛋,喝雄黄酒等等等等” 妈妈给我作科普。
“哇哦,好多好吃的。哎,不如我们现在就来包粽子吧!” 我嘴中流着口水。
“可以啊,正好我们家还有些材料呢。” 妈妈转身去厨房翻着柜子。
不一会儿我们拿来了粽叶,糯米,草绳和花生,大枣,燕麦等粽子馅儿。第一步就是先将粽叶和草绳放入锅中加水煮半个小时,然后捞出来用凉水冲洗干净,去掉粽叶的涩味儿,同时把糯米和燕麦洗干净,加水浸泡一个小时;粽叶洗好后,就到了第二步:妈妈将两张粽叶叠加在一起并弯折成锥形,而我就在这个“小漏斗”里加入一勺糯米,放入一颗枣,再加一勺米,放几个花生,这就算是粽子馅儿了,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其他馅儿。妈妈说了,米不要装的太满,小心胀出来!
接下来就到最重要的一步了:我帮妈妈拿着粽子,妈妈将上面的粽叶折下来,折成了一个三角形,粽子的三个角必须尖尖的,千万不能漏米!接着用准备好的草绳把这个“三角形”扎紧。妈妈在锅中加上水,我把粽子们放进去,上面再压上重物,防止绳子散了。最后就是慢火煮三个小时,中途还要加一些水,防止干锅! 粽子煮上了,咸鸭蛋也备上了,但总觉得有哪里少了点啥。“对了,我想起来,端午节好像还要插‘艾草’的!” 我一拍脑袋,我仿佛从梦中惊醒,“哎,对了,老爸去哪儿了?”
“你爸呀,好像是去……”妈妈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门咔的一声开了!
真的是说曹操,曹操到!老爸刚从超市回来,还带回来了……哇!两只艾草!
我和爸爸在门上高高兴兴的插上艾草,进屋时,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粽子香——粽子快煮好啦!
中饭吃粽子,搭配咸鸭蛋,可别说,自己动手做的粽子,真香!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我家乡的这个端午节,到处飘着粽子香味儿,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