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溃都是从借钱开始,拆东墙补西墙,直到最后无墙可拆。我想对成年人来说,借钱是生活中最难堪的字眼,它的背后是一个成年人生活的艰难。
新冠肺炎以来,举国抗疫,我很佩服祖国的号召力,也为国人的自觉而骄傲,也因为如此,国内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疫情归根结底是场灾难,它带走了一些本该很灿烂的生命,同时也让本就艰难生存着的部分人变得更难了。长期居家,没有任何收入的同时,还要面对房贷、车贷,这会直接摧毁一个成年人。
小c也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候,因为恰逢创业初期,本来就各种压力缠身,可恶的疫情又让小c寸步难行,雪上加霜无疑了。创业刚开始的时候,往返于青海和甘肃之前,工作日在甘肃上课,周末匆匆赶回青海。那段时间天气变化并不明显,但定西还是越来越冷,西宁也还是如常开始下雪;那段时间的人并不反复出现,但我还是成了司机的熟客,记得D2697高铁上那位漂亮的乘务员;那段时间并不觉得辛苦,但依然清晰记得在定西北站吃了十二筒热腾腾的泡面,凌晨四五点在路边数着自己留在雪地上的脚印等车的情景也历历在目。
那段时间有很多人劝我,觉得辛苦,但我并不觉得这并不是辛苦,做自己喜欢的事,辛苦些、疲惫些也觉得踏实。人生在世,不就是求个坦荡吗?
当然了,我也希望每一个创业者能在创业路上一帆风顺,就算不能,我也希望你创业快乐,不论结果,只求无憾。
其实之前那么奔波,都能接受,毕竟自己选择路,自己要走下去。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给了很多像我一样的创业者当头一棒。创业者的一个共性,无收入,前期投入的创业资金大,而疫情恰好处处克死创业者。疫情带来了什么,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公司不能上班,创业者也只能待在家里,如果是互联网创业还好,像小c这样的实体店还得眼睁睁看着店铺租金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大量资金投入,创业进度原地不动,自己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这简直要了每个创业者的命。一个自己辛辛苦苦弄起来的项目,眼看就要成功了,不可能就这么放弃吧,但自己的资金又不够,怎么办呢?借钱,借钱成了一条可行的路,但是整个大环境下,大多数人都不是很宽裕,你的亲朋好友同样面临着经济问题,所以常常是问遍整个朋友圈,最后也没有借到理想的资金。
说起借钱,先跟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差序格局。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差序格局:中国人传统的社会网络是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并向四周扩散,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体现出社会关系的亲疏。
为什么要跟大家介绍“差序格局”,因为我们在借钱的时候,就是按照差序格局的规律来进行的。借钱的时候,我们大概会有几个步骤,尤其是借钱的金额比较大的时候,这种步骤尤为明显。
我们通常会有一个在心里列个名单,看看谁会借钱给我们,这份名单一定是按双方关系来定的,关系越好成功率越大。所借金额也是一样的,往往会先找关系好的借数目大些的,找关系一般的借些小数目,甚至关系一般的都借不到。
不得不说,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第一港湾,因为在自己无助的时候,父母一定是主动出来帮我们想办法的。当然了,亲人、朋友往往是我们成功路上的贵人,他们也会力所能及的帮助。
同样,有借钱的理由,就有不借的理由。中国人碍于面子,一般不会直接或者直白的拒绝,总会找一些理由来明示或暗示不借。和常见的借钱理由一样,不借的理由也很类似,大致上有最近刚买了房,买了车,还房贷/车贷,小孩上学/上培训班花钱,家人生病住院,报读了MBA/EMBA等等,这些理由的确挺花钱,也的确是必须要花的钱。借钱人在听了这些理由之后也的确不好再说什么,只好说理解理解。其实,不借的理由有很多,有些是真的,有些就是假的,怎么判断呢?一般来看,那些说自己家人生病住院的,大概率是真的,因为没人会诅咒自己的家人生病住院,都希望家人健健康康的。但是为什么是大概率而不是全部呢?因为有些人会拿自己已故的家人来说事,这个就很难辨别了,除非你很了解对方家人的情况。有些人是真的愿意借钱给你,只是当时真的没多少钱,他可能会很不好意思,搞得好像是他在向你借钱一样。总之,借钱和不借,双方都会尽可能的以一种符合社会期待、公众都能理解的理由来应对,最终达成的效果就是相互理解,理解万岁。
通常情况来讲,再不是特别影响别人生活情况下,关系较好的人都愿意把钱借出来,这自然是好事。但有这样一部分人,活该借不到钱,因为他借钱的时候嘴巴抹了蜜,别人好不容易厚起脸皮(因为怕你为难)来找你还钱,因为人家也很困难了,而你却像个大爷,一推再推。这样的人,当他失去朋友的信任时,他可能才知道什么叫生活处处不如意。
每个人都生活不易,我这里并不提倡大家依靠自己的人际关系去借钱,而是希望大家合理规划财务,不然四处借钱,整天微信上找人,确实有点像个传销,到最后借无可借,生活彻底崩塌。
微信公众号:小c小c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