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贾元春真不喜欢林黛玉?薛宝钗只用一串红麝串,就让黛玉无话可说
副标题:贾元春非但不喜欢林黛玉,支持薛宝钗,最后还将黛玉撵出了贾府?
贾宝玉在冯紫英的宴会上结识了蒋玉菡。这场宴会极其重要,有三件事一定要注意。
一,[悲愁喜乐]酒令,伏笔冯紫英与史湘云定亲,以及史湘云的结局,紧扣[乐中悲]曲子。
二,[悲愁喜乐]酒令对贾宝玉和冯紫英、薛蟠、蒋玉菡的命运和姻缘做出暗示。
三,蒋玉菡通“将玉含”,他的出场影射贾家与北静王结党,埋下抄家祸事。并且影响到林黛玉的结局是被贾家牺牲,做了“人参养荣丸”。
冯紫英这次请客,与贾宝玉生日大观园群芳夜宴一样,属于《红楼梦》特别重要的两场宴会,需要格外注意。
贾宝玉回到家里时带着酒。袭人最先发现扇坠上的玉玦没了。睡觉时又发现腰上的茜香罗汗巾,就知道他“又干了那事”。
至于“那事”是哪些事,也不需要过于形容。那个时代上流社会的风气如此,袭人也不那么在意。唯一埋怨贾宝玉将她的松花绿汗巾子送给了别人。
袭人明知汗巾子没了,还向贾宝玉讨要,是借以规劝之意。可惜贾宝玉要真在意,也不会随便就将东西送人。
所谓“忘情”之人,永远在意他在意的,忽视他不在意的,就是贾宝玉这种。
看过上文的也知道,袭人的汗巾子换给了蒋玉菡,代表二人日后的姻缘。不过,当晚贾宝玉将茜香罗汗巾换给袭人,被她第二天找了个空箱子锁了,要与林黛玉将鹡鸰香念珠掷而不取对照来看。
茜香罗汗巾是茜香国女国王之物,经由北静王之手到了贾宝玉手中给了袭人,被不屑一顾锁在了柜子里。
鹡鸰香念珠是皇帝赐给北静王之物,又送给贾宝玉,留给林黛玉,被不屑一顾“什么臭男人戴过的,我不要它”。
花袭人与林黛玉都是草木人,又是一天生日。她与晴雯只代表林黛玉不同,身兼“钗黛”,与秦可卿类似。
袭人对茜香罗汗巾的态度,等同林黛玉对鹡鸰香念珠的态度,且这两样东西都来自北静王。暗示贾家应该远离北静王才可自保无虞。
既然袭人也是黛玉之“影”,她最终被迫外嫁蒋玉菡,表明林黛玉日后也会离开贾府,外嫁他人。因为贾元春的端午节礼也体现了这点。
贾宝玉第二天醒来,袭人就向他汇报了两件事。
一,王熙凤叫走了小红。小红本想拜别贾宝玉,多少有“你可别后悔”的意思。不过袭人认为无关紧要,走你的吧。这就是赤裸裸地排挤,小红至此去了。
小红也是林黛玉的“影”,她被迫远走跟了别人,还是预示林黛玉会离开贾家。
二,贾元春昨天赐了端午节礼,还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在清虚观打醮,吩咐贾家的“爷们儿”去跪经拜佛。
(第二十八回)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
贾宝玉一听就不对了,马上问:“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吧?”
贾元春端午节礼,每年都有。以前没有薛宝钗时,未必有什么区别,不排除宝黛二人一直一样。如今突然出了差异,贾宝玉和薛宝钗一个样,林黛玉和三春一样了。别说贾宝玉觉得是不是错了,就是读书人也会认为是不是错了呢?
其实不用听袭人的说法就知道不可能错。
首先,元春的节礼,一份份都有礼单,由皇宫专用的鹅黄签子写着。仿造不得,字迹也伪造不得,外人更不敢造次。
其次,节礼赐下来一定先到贾母处,没有可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看过贾元春省亲当晚的表现,就知道她在通过端午节赐节礼,委婉表态支持母亲王夫人的金玉良姻。
宫扇和红麝串罢了,人人都有,主要是“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本就是床品一类。隐喻意味非常浓。
贾元春省亲当晚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去掉“蓼汀”,代表贾家驱逐林黛玉这只孤雁不给立足之地。不喜“绿玉”就是不喜欢林黛玉。
尤其当晚看戏,元春特别喜欢小戏子龄官。龄官最擅长《钗钏记》的《相约》《相骂》,因此坚决不演《牡丹亭》的《游园》《惊梦》。
《钗钏记》代表薛宝钗;《牡丹亭》代表林黛玉。
贾元春赐节礼哪里有错?分明就是站队支持薛宝钗。
元春通过这三次表态不喜欢林黛玉,基本宣告宝黛姻缘受阻,有她反对就没戏了。
如果再结合茜香罗汗巾隐喻花袭人外嫁他人,作者无疑在伏笔日后贾家将林黛玉“撵出”,不给她立足之地,被迫嫁给他人很快客死异乡。
对应潇湘妃子伏笔黛玉做了帝王妃。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出塞故事,揭示黛玉远嫁是贾元春手笔,都能说得通了。
贾宝玉知道姐姐给的礼物没错,也没办法。就叫来屋里的丫头叫紫绡的端着礼物去潇湘馆让林黛玉挑选,喜欢什么就留下什么。
这里要注意下紫绡,很多人不注意以为是紫鹃,其实并不是。应该是替补茜雪的一个丫头,不过也是昙花一现。
林黛玉当然不可能要贾宝玉的礼物,只说自己也得了。但心里到底还是不舒服。不久二人凑在一起,林黛玉的话需要注意:“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林黛玉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她自己的意思是指向“金玉良姻”在贾府传得沸沸扬扬。贾元春如此赐节礼,意思不要太明显。
但还有另一层作者的意思则紧扣在袭人身上。都说“袭为钗副”,其实袭人从珍珠改名,就从金玉人变成了草木人。她的前半生与宝钗类似,结局却是伏笔黛玉。作者在暗示读书人记得茜香罗汗巾与袭人的关系,其实也与黛玉的结果有关。
宝黛二人正在言语,正好薛宝钗在那边走过。宝钗因为母亲薛姨妈一来就宣扬“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在贾府传得难听不自在,就总远着宝黛二人。
这边林黛玉正在讽刺贾宝玉:“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不久薛宝钗也就来了。腕子上正戴着一串红麝串。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定要注意几点。一,红麝串就是数珠,为端午节佩戴避邪、防蚊虫的配饰。元春基本给了每个人。
二,薛宝钗佩戴红麝串不是为了显摆,而是懂事。她得了礼物,佩戴着去给王夫人看,给贾母看,是她作为客人应该有的礼节。
这里就能看出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同。宝钗面面俱到,黛玉目下无尘。宝钗做事考虑周全,林黛玉却不屑于讨好,随性而为。比较起来宝钗会做人就更讨喜。有人说宝钗虚伪?扪心自问一下,你是宝钗还是黛玉?
因为林黛玉不开心,贾宝玉也没意思。正好宝钗来了,他就以看红麝串为名搭讪,结果偏偏看到薛宝钗的一截雪白的手臂,突然就呆住了。可见林黛玉说他“有了姐姐忘了妹妹”,并不冤枉!
林黛玉心中本就不痛快,贾宝玉还当面犯错,更不开心。
(第二十八回)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不提贾宝玉被打得怎么样,只说呆雁得“雁”,就是宝黛姻缘的象征。
还说贾元春省亲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意思是供大雁栖息繁衍的沙洲。去掉“蓼汀”,是不给林黛玉这只雁立足之地,预示林黛玉被撵走。
雁最痴情,元好问的《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就是指雁忠贞不渝,一双两好一辈子。
贾宝玉是“呆雁”,林黛玉却是“折足雁”。后文林黛玉有《折足雁》酒令,是说她被迫离开贾家孤身远走天涯。背后始作俑者与贾元春有关。这一回端午节赐节礼是重要伏笔,要结合来看。
那么,贾宝玉眼睛被打后,又会如何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