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小红花》,原本我没关注,可后来在某平台上刷到了它的主题曲,我看着里面的“四字弟弟”的表演,听他念那句台词,我就哭了——“我这个人走路喜欢挨边走,我坐公交车必须得缩在最后一排,我不想跟任何人产生联系,我怕我刚把我的真心掏出来,我就死了。”
听多少遍哭多少遍。上映那天没有去看,推迟了两个星期,幸好它还有排期。看的当天,就有报道说它的票房已经突破10亿了。我去看了,确实是值得去看。
有网评说,剧情不怎样,可咱们的生活不也一样的平凡吗?甚至是无趣的。我们只是去寻找影片里带出来的触动和共鸣?我们的现实,总是有悲伤的存在,却也总有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也有很多为了生存和生活假装乐观的人。
影片的开头是韦一航在医院的复查。我觉得他演得挺好的,他的不耐烦的逃避,其实内心是大大的恐惧。记得十岁那年,我知道自己要去省城手术,晚上奶奶家里来了伯父他们商量,我逃了,逃到邻居家看电视去了。我知道他们在商量我的事,可白天医生的话让我想要逃避。我记得,我说能不能等我考完试再去。那个暑假,就是我从假小子变得安静内向的转折点。我现在时常也会想,它还会不会复发,总是这里痛那里痛,会不会有什么事。韦一航的表演第一时间勾起了我的共鸣。接着他看到了一位父亲在喂看病的女儿吃饭,听到两人之间的对话。父亲与女儿之间温暖的对话或许把他心底柔软的部分激发出来了。
在后面的影片中,韦一航爸爸妈妈希望的改变,他做到了,但是还是会加夹着他的不安和恐惧。
“病友群”的活动,韦一航第一次参加了,他或许是出于群主吴晓昧的再三邀请,又或许出于对那群人的好奇,他去了。他用调侃玩味的方式给他的妈妈介绍以此来推翻他妈妈迫切地希望他走出自己的圈子的目的。
所有的故事转折,也就在这一次的活动了。韦一航遇上了马小远。从此他的生活人生就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你好,我叫韦一航,你想看看我的脑部肿瘤切片吗?”马小远反问韦一航的自我介绍“几级”,马小远说她很早就这个程度了(原话我忘记了),这一“怼”敲开了韦一航的心。
韦一航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枷锁,在和马小远的过招中一点一点地解除掉;可是一旦再束缚上又将是比过往的还要沉重。
韦一航躲在角落里悄悄关注了马小远,看了她的直播,去听了一次“讲座”——他没有看到讲座的那个老师给病友们带来的真实意义的作用,只看到老师不要脸的敛财——他就和发起讲座的马小远杠上了。
后来一杯“不共戴天”两人泯了恩仇。马小远在韦一航的世界里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他曾经拒绝了他所认为的种种。只有马小远还在靠近。还在为韦一航的梦想和喜好努力。只是当马小远突然没有了痕迹,韦一航慌了。
那一场雨中的表白,哭痛了我。一场撕心裂肺的“抗诉”可能仅仅在那个瞬间说服了自己应该不要畏惧,所想就去做,才会没有遗憾。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人生第一回积极主动。”
马小远相信这个世界有平行时空,一边很美好,另一边有那么一点不圆满。可是,其实所有的乐观坚强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喜欢的关心的人能够不那么难过罢了。
就算马小远笑着讲出来的话,我也觉得挺难过的,因为她其实也在撑着。
韦一航的父母,马小远的父亲老马,天下父母谁能承受孩子的病魔缠绕,还有随时会离开的事实。
故事还是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人产生共鸣。
结局穿插平行时空的另外版本的故事,又再次勾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小远:“那万一我们走散了怎么办?”
韦一航:“走散了呢,你就在人群里举起这个胳膊,我一看到这个小红花呢,我就马上跑过来找你。”
台词直戳内心。
人物的表达触动身体的每一处细胞。
角色关系的演绎深入骨髓。
观看之前,我以为它会是一部“悲剧”。或许只是题材是一个悲观沉重的话题。
“我从五岁就大把大把吃药,那会儿我就知道,活着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所有都是不易,我们很早就知道,与其悲伤地或者,不如开心快乐地认真生活。我好像也是从五岁开始,跑医院吃药,然后一直被“嫌弃”地过着,直到长大被“误解”得过活着。是不是易事也就无所谓了,能够坚持着走下去就好了。
我们长成如今的模样,也是过往无数的经历养成。某天可能就恍然大悟了,只是岁月会给我们多少尝试的机会呢。
每一次哭过的坚强反省,都值得送给自己一朵小红花。
每一次拼搏的义无反顾,都值得送给自己一朵小红花。
每一次的认真对待,都值得。
——不要放弃爱与希望,每一个逆行和命运抗争的、勇敢的人,都值得被奖励一朵“小红花”。暗夜中为过往的一切,为2020年的一切,我想为那些事那些人感恩地哭一次,有你们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的平凡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