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不再对朋友这个词不再有依赖性了。现在的你有多少个朋友可以陪在你身边跟你有说有笑,在你最无助的时候可以出现在你身边安慰你,并陪着你度过每一个难关。有那个朋友到现在都还会每年在你生日的那天凌晨零点的时候主动给你打电话视频,就是为了跟你说一句“生日快乐”。
有人说,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就多条出路,这是没有错的。有一群朋友在身边最起码都可以时不时的聚聚餐聊聊天,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一段时光,但可这美好的时光始终都会消失不见的。有谁是可以一成不变的每天跟朋友们待在一起的?人都是会变得,有些时候偶尔联系一下也许是维持友情最好的方法。
最近看完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后,感觉里面的小说情节写得很真实,说是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都不为过。整本看完之后,对朋友这个词也有了另一个看法。里面的主人公在少年时,有过四个很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无话不说无话不谈,连在一起做事都是特别有默契的,可以说在这五人小团体里他们是缺少谁都是不行的,就跟他们的名字一样,分别是“赤、青、黑、白跟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说是多彩多姿的,可是到最后也是为了一件事,多崎作最终还是残忍的被抛弃。这也是让多崎作很是不解,自己最好的几个朋友无缘无故在一夜之间就成了自己人生当中的过客,因此多崎作也受到了不少打击。经过多年后,多崎作跟他女朋友谈及这五人小团体后,决定帮多崎作打听那几个曾经的好朋友,这才让多崎作鼓起勇气一个一个的去拜访他们。最终解开了当年的惨遭被抛弃的谜团。这一本书从开始就带着疑点去看,这故事情节也挺不错的。
仔细认真的想想自己身边好像也没几个可以称得上是朋友的,有几个还算不错,自从大家出社会在各自工作的城市里待着,有空的时候也不忘时不时的联系一下的。我们一年都没见过几面,但也是会常常挂念着对方,觉得这样也足以,不是吗?
一到二十几这个年龄很多人对“朋友”已经是看的很淡的,原因可以往某个角度去看待,到这个年龄段大部分人早已踏进社会已经不再是曾经在校园和同学们打闹的日子,工作之后已经没有什么闲余时间可以去跟以前的朋友聚会谈心,加上已经踏进幸福的情海里每天下班后不是跟自己的另一半去吃饭就是去逛街约会什么的。可以说占用的时间也就所剩无几。
别人就会说,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手里一台手机打开社交软件不就可以找人聊天不可以了吗?我想说:是的,现在科技发达做什么效率都高很多,古时候人们利用飞鸽传书传递消息,有的在外地叫人替自己把信交给亲人朋友后来也就有了邮局,现在的社交软件五花八门,只要你想的到的都可能有,所以找亲人朋友们聊天维系感情也就方便很多了。但这种方式也有一些弊端,早些时候就有人批判过这种交流方式也有一些弊端,就事特秏精力,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一个人刚开始看到一个人或一个物件及其他事物可能会对其有很好的好感,然后就时不时的看一眼每天看,后来看着看着就会觉得这个事物没这么好看了,久而久之后就会产生反感,在后来就会彻底反感,这就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审美疲劳。社交软件给我们提供了便利,但我们也不能过度的依赖它,适当的给自己放个假什么的,你的朋友也不是你天天找他们聊天就可以维系你们的友谊了,你有空找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未必有空陪着你跟你在消耗时间。时常挂念偶尔大家出来聚聚会什么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