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继孔孟、朱子之后被人们尊为圣人的又一人。他所创立的心学开宗立派,自成一体,在五千年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一门光明之学,心地坦荡; 这是一门智慧之学,知行合一;
它摒弃了目标高尚却做无谓牺牲的愚腐,也决没有在行走之中忘记初心的盲目。
信念坚定,有勇有谋,有进有退,坚毅顽强,不图虚名,讲求实际,这就是心学。
1、苦心孤诣,终成大器
王阳明,也叫王守仁,阳明是他的别号,出生于明成化8年,卒于明嘉靖7年,一生在宦海中浮沉,历经坎坷却初心不改,为大明朝立下了不世奇功。
说起王阳明的一生,那叫个波澜壮阔,精彩纷呈。首先是高起点,出生于状元王华之家,不出意外的话,求取功名,一生顺隧应该是不难的,也是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
然而年少时的王阳明却是个不安分的孩子,先是在十五岁时就夸口要讨伐鞑靼,然后又不知天高地厚要做圣贤,可谓意想天开派,弄得他爹哭笑不得。
可王阳明并非只是说说而已,从此去研究程朱理学,并穷尽一切办法和手段去悟道,其间完全不像个正常人,比如新婚之夜去寺庙中与和尚交谈忘记结婚这回事儿,几天几夜坐在竹林中“格竹子"悟理等等,此时的王阳明深陷迷雾看不到方向,就像没头苍蝇来回乱撞,只要看见一点光亮就去试探,求索的道路可谓艰辛,然却心如磐石,痴心不改。
只至受太监刘瑾排斥远赴贵州龙场驿,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境下茅塞顿开,方悟得“理"就在心中: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从此,中华文明史上的一门伟大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这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平宁王之乱,立不世奇功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驿为官三年,历经艰辛,以德感化当地原著民。三年后,被赏识他的兵部尚书王琼起用,调任入京,然没等他安定下来就又被派去江西上任,目标一一剿匪。
这时的王阳明已深得心学精髓,故可以说是牛刀小试,三下五除二,就把搅扰了朝廷十几年的江西土匪收拾得服服贴贴。
本以为这下子可以过几天太平日子了,没想到宁王朱宸濠反了。
宁王久居江西南昌,早有谋反之意,见当今皇帝贪玩误国,便再也按捺不住了。
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出了事,王阳明难辞其咎,可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如何平叛?再加上不理国政的皇帝神龙见首不见尾,真是把王阳明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王阳明就是王阳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首先写奏折向兵部尚书借旗牌(一种不到关键时刻没用的兵符),然后孤身逃离险境去外地招兵买马(大部分是流民和社会闲杂人等),然后再利用旗牌调集邻近队伍(谋反事件发生后方可使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迷感叛军,为调集军队争取时间,接下来的排兵布阵可谓声东击西,出神入化,总能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果,只打得叛军晕头转向。王阳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叫真正的知行合一。
3、我心光明,功名利禄皆粪土
宁王朱宸濠被抓,想邀功请赏的人挤破了头,太监江彬就是其中的一个。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江彬无所不用其极,派锦衣卫的勒索与漫骂,指使手下太监张忠的污陷,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好人王阳明应接不暇。
为了不让江彬之流再造事端,祸害江西的黎民苍生,王阳明把千辛万苦得来的功劳拱手相让,用叛贼宁王之身换取权宦张永的支持,一次次打击江彬及其同党,护了当地百姓的周全。
晚年,在疾疾缠身之时,他仍奉旨上路去平两广之乱,结果叛贼闻风丧胆,主动缴械投降。
这就是王阳明,强大到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了百姓,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就是王阳明,心地无私,苍生为大。
圣人就是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