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聆听音乐(第5版)》主要结构分三部分,音乐元素、音乐史和美国通俗音乐。在讨论任何音乐概念的同时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并有一目了然的图表作必要辅助。存在于每一章节中的“聆听指南”和“聆听训练”两个部分是本书最具特色的精华。分成41个短小的章节,便于学生阅读、学习和消化。在这个过程中,爵士乐现在占了两章,摇滚和叮盘巷各占一章。此外,开始的新部分预习每个历史时期,并把各时期的音乐和历史事件为学生做成了插图丰富的年表。在每个部分的结尾,你可以看到一个“音乐风格列表”,回顾每个时期的风格内部的音乐要素,并列举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主要体裁。《聆听音乐(第5版)》所有的列表都在第七章的结尾给予预告,在那里风格的概念被引入了。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克雷格•莱特 (Craig Wright)
克雷格•莱特 (Craig Wright),1966年获伊斯曼音乐学校音乐学士,197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耶鲁大学音乐系教授,在该校任教已三十余年。他写有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文章,内容涉及从雷奥南到巴赫的许多作曲家。他也是很多奖项的得主,包括古根海姆奖学金,美国音乐学协会的“爱因斯坦和金科迪奖”,以及国际音乐学协会的登特勋章。2004年,他被授予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名誉博士学位。他还与布莱因•希姆斯合著了《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汤姆森•希尔默出版公司,2006)。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一直对古典音乐很好奇,也听了一些,但不成系统也没有入门,学习了这本书,真真体会到“内行听门道”的含义。古典音乐自由它的体系、体裁、乐思,从简单的格里高利咏叹到巴赫的平均律(将对位发挥到极致)再到莫扎特、贝多芬,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建构到繁复再回归简单的过程,原来音乐真可以像建筑一样搭建起来(有说建筑是静止的音乐),现代音乐元素多元、混合,跟古典音乐有不同的呈现,也有一定联系,了解一点乐理,听音乐,不再那么盲目,仿佛打开了一扇窗,窥得另一个世界的美景。
# 这本书要慢慢读,读到相应的乐曲部分,就停下来仔细听,一边学习相关知识,一边感受美好的乐曲。
# 刷完了Craig的公开课,顺便看完了这本书。西方古典音乐入门佳作,墙裂推荐。
# 阅读这本书的最好办法是与耶鲁大学的《聆听音乐》讲座视频相结合才有效果。讲座的内容更丰富、直观,可以使书本中的那些陌生、学术的内容,通过鲜活的音乐素材呈现出来,有助于阅读理解,并将你直接吸引到音乐带给你的精彩世界中。
# 因为声音这东西一直很主观,所以一直以来我总希望有个声音来告诉我如何鉴赏古典音乐,这种提示不应是主观的大段鉴赏文,而是精确的量化的提示。比如第几秒开始加入了何种乐器、运用何种技巧、第几秒为何要如此处理等等。有幸看了公开课就一直期待着这本书出版。这本书真心满足了我的愿望啊。配合公开课和6CD,绝佳。
贰:
一直以来,被问到怎样走进古典音乐的时候,我都会说,你得首先爱上古典音乐,或者,推荐几本可以了解古典音乐的书籍,或者推荐名家的乐评,或者自己写乐评给朋友读,很少有机会让我找到有那么一本书可以直接告诉我的朋友应该怎么去听古典音乐的。直到发现了这本书——《聆听音乐》,它,放在书桌上的时候,很大很沉,就像古典音乐一样,但它的名字仅仅是《聆听音乐》。
打开书的时候,便可以看见随书的那张CD,随着书本的打开,这张CD上的音乐便跟书本结合起来,随着一曲作品,一段乐章,甚至一个小节地被细致解剖,音乐的旅程便从边听、边读、边了解乐谱开始一点点被展开。而那些被剖析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声音,就成为可以弄懂的一片片知识断章,等你读完这些短小的断章,再去聆听那整篇的作品,或者一边聆听一边学习,很自然就能学懂和明白音乐的构成。就像,你要弄懂一个事物,你可以从外部去观察,更好的办法是从内部去了解它的结构。而这本书,正好在告诉想要走进音乐世界的好奇者,该怎样走进去,成为真正的爱好者。
更为准确地说,这是一本给大众的音乐欣赏教科书,它不再是仅仅的乐理解释或者曲目注释,或者作品介绍,它也不仅仅针对古典音乐,它是针对音乐欣赏的,它附带的CD里的每一首单独的曲子都是作者老师编出来作为测试你聆听音乐的水平和能力的,是作业,不是某一个人特定的作品,不是单独欣赏的某个乐章。你不可能仅仅浏览就能懂得这本书里的知识,你不但需要一边读一边听一边练习,甚至需要复习;你有作业要做,没有标准答案对比,你得一次次在不断重复阅读之中,在不断聆听之中,确定自己是否听懂,当你走得更深更远,你才会懂得原来音乐并不那么简单。
当一个好奇者要变成一个爱好者,就需要这样一边聆听随书CD的旋律,一边学习这本书籍,源自那些音符所代表的要点,会被一一详细地解释,音乐的秘密会被一点一滴地揭示:踏入和弦,跟上节奏,服从节拍,把握速度,从识谱开始直接感触旋律,在音高之中感受八度重叠的音乐文化,记下曲调,寻觅主音,在音阶上确定大调和小调,在转调中加入和声。懂得音乐的构成,然后,了解音乐的历史,在每一段音乐史中,聆听当时的音乐,从中世纪文艺复兴一直到摇滚乐,不仅有西方音乐,还有东方音乐的发展,当然,西方音乐是重点。
其实,随着网络的传播,随着近年来,耶鲁大学那些著名的音乐教学的普及,年轻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已经成为“古典音乐不死”的新鲜生命力,但,爱好者对乐谱,对音符尚感陌生,甚至很少有人能有机会学会读谱,好奇者和爱好者以及入门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而这本书和它随书的CD,则可以让最普通的好奇者变成爱好者,同时,作为爱好者也能从中找到自己曾经迷惑过的一些小地方,或许作为资深的爱乐者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在不断学习和复习之中越来越爱上了这本书。它是一本书引领你聆听音乐的书,不仅仅是古典音乐。展开音乐之旅,走进宽慰心灵的时空,穿越在音符里,放下所有的负担,化作一个纯粹的灵魂。
叁:
作为一名正常的工科生,我预想不到自己第一次用文献加急处理的,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学校给了我如此好的资源,大概是希望我们力争上游地做一些专业、学术方面的东西。可是我却为自己留了一些额外的时间,去做一些不相关的事,去领会一些别的东西。再说,不去听一些主流而司空见惯的东西,我想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并不是自己对古典音乐有多么地热爱,甚至我得承认我第一次严肃地去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时候完全是迷茫多于满足,不过我渴望更深地了解音乐世界。我也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学了某件乐器,业余钢琴8级,其实是足以自娱自乐的了。很多人长大后都荒疏了琴艺,我虽说也没有多少时间和决心去练什么,却也有时候练练古典的贝多芬的那首幻想式奏鸣曲(我一直不喜欢月光这个“外号”),或者是当代的Tears in heaven,亦或是可以自弹自唱一番的Love story。还依稀记得当年钢琴老师怎么不断强调跳音的弹法,另外8级曲目也已经有了一些炫技的成分。但是,我从未学过有关任何dissonance和consonance,有关tonic和dominant,有关任何在某种曲式中动机和主题如何发展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对让一个人真正了解音乐是多么重要的啊。
所以也是有缘遇到了这本好书,这是一本教你读懂音乐的书,但是更是一本培养一个人对音乐的热爱的书。这是一本让你理解音乐背后具有某种结构的书。渐渐地,我开始听懂某流行歌曲底部分解的和弦,我认识到最流行的歌曲或许借鉴了巴洛克的低音的某种旋律进行…认识到这种结构会给你带来一种丰富而充实的体验。它也不止是古典,它是一趟完整的音乐之旅,带你从记谱法都未曾诞生的格里高利圣咏,到非洲、南美、西班牙的异国风情,再到美国现代的布鲁斯,爵士,摇滚。它也不止是音乐理论,它是一座异彩纷呈的音乐风格博物馆。它也不止是音乐,而是结合绘画,文学思潮,历史让你理解整个西方的文化。
我会记得书中如此多包含德语的音乐和莱特教授不时夹杂德语的课堂给我带来的独特的满足,这些会让我想起德国文化对我独特的熏陶。我脑海中会不断回旋着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男仆的那段咏叹调“If you want to dance”。我会永远记得帕赫贝尔那首最经典的卡农底部不断重复的和声运动,缓慢下行的,哀而不伤的ostinato。我会有莫扎特《弦乐小夜曲》作为完整奏鸣曲-快板曲式的模板。还有穆索尔斯基《波兰牛车》带来的独特的印象,还有贝多芬“命运”式的那个“短短短长”的动机…音乐带个人的体验是个人的,但那必定是一种美妙的,超越世俗的体验。
一个学期看了许多很好的公开课,也邂逅了莱特教授的Listen to music,又在电驴上下到了6CD套装的配套音乐。视频、音乐、教材,想起这些珍贵的资料我都会由衷的感谢这个时代给予我的幸运。我也永远不会忘记莱特教授在表演莫扎特《唐璜》经典片段的那节课,那是我所见过的最最动人的一节课。不经意间,人文主义的光辉,对西方传统传承的坚守,对事业的专注和热爱都在一一的折射。
其实我不知道音乐在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上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但是音乐确实有巨大的情感力量。我虽然仍旧不见得能够完全理解一部交响曲整个乐思的发展和变化,或许是理解力有限缘故吧…然而我一定会记得音乐带给我独特,复杂,美妙的体验。
古典也并不是一条生涩复杂的道路,你也不必说这是崇洋媚外传承西方的传统。因为音乐永远是无国界,美妙,简单的。所以,朋友,给自己留一些聆听的时间吧,去听一些复杂,不一样的东西。
需要的朋友加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