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作者史蒂夫·金 ,他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曾搬上过银幕。据说,论原著被改编为影视剧的比率,斯蒂芬·金可以排第二,第一则是莎士比亚。的确很多人虽然没读过他的书,却为他的电影痴迷过,其中最著名的是《肖申克的救赎》、《闪灵》、《危情十日》、《魔女嘉莉》等。
《写作这回事》一部分是回忆录,一部分是这位畅销作家的小说课。这本极佳的非虚构作品,完整体现了作者的创作观点和方法。金的写作建议基于自己真实的写作和生活经历:跌宕的童年,初为作家的岁月,成名后与酒精的斗争,1999年险些命丧车祸——正是这次车祸让他发现了写作对他本人的意义:“写作之于我好像是一种坚持信念的行为,是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
好故事点子真得来自乌有乡,凭空朝你飞过来:两个之前毫不相关的注意碰到一起,青天白日里就产生出新东西。你的工作并不是找到这些主意,而是在它们出现时,能够认出它们来。
“你写故事时,是在给自己将故事。你修改时,主要工作是拿掉不属于故事的内容。”
换句话说,你开始写东西时为自己,往后东西就要出门见人了。你一旦有了个故事,把它写好——总之尽力把它写好——它成形之后,就属于所有看故事的人。
我写的某些故事虽说很阴郁,却让我暂时逃离了老板布鲁克斯先生和工头哈里。
有些时候,尤其是夏天的下午,我吞盐丸时会想,自己无非是在重复母亲的生活。这种想法通常会让我觉得可笑。但是我如果碰巧很疲惫,或者如果又多出些账单我却没钱付账,我想到这里会很难过。我会想,我们的生活不该这样过。然后我又会想,半个世界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想法。
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家对角色的最初认识可能和读者一样是错误的。我紧接着又认识到,仅仅因为创作困难,不论是感情上的原因,还是因为想象力缺乏,就中途放弃一部作品,这样的做法不可取。人有时候就得硬着头皮上,哪怕力不从心,仿佛坐着铲屎,使不上劲。因为你干出来来的活儿会可能还不错。
开始是这样:把你的书桌摆到屋角,你每次坐下去开始写作时,都要提醒自己为什么不把书桌摆在房间正中。生活并非艺术创作的支撑,反之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