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书名本身就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你会从中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经过一场变动或动乱后,慢慢平息,归于寂静。是的,当第一次看到书名我也有这样一种感觉。因着强大好奇心的牵引,我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读完了阿来的这本《尘埃落定》。
虽说这本书是于1998年首次出版,2000年获第五届矛盾文学奖,至今已出版二十年有余,但由于我的孤陋寡闻,直到今天我才获得阅读这本著作的机缘。而又因为我的才疏学浅,虽然自打开书就被阿来故事中独特的藏族地域文化、传神的人物形象以及他生动又淡然的笔触所深深吸引,但直到将故事读至一半,方才知晓所谓“尘埃落定”意欲何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这本《尘埃落定》。
书中重要的藏族文化元素——土司
土司,意即土王。土司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为统御少数民族在边疆地区采取的怀柔政策。而这本书的主角麦其土司则是康巴藏族土司的代表,由于土司的代代世袭,家族的鼎盛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使得他时刻处于王者荣耀的光环照耀之下。
而使他家族称霸于各土司之上的则是他首先在其领地种植罂粟,贩卖鸦片,获得了无尽的财富。后来当周围的各家土司都在地里种上了罂粟,饥荒泛滥之时,他又听了傻瓜二少爷的话改种粮食,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司之王。
但,无论是麦其土司还是他的大少爷,在故事的第一人称的讲述者傻瓜二少爷而言,他们都是聪明人。他们代表整个土司阶层,有着无尽的私欲:敛财、贪色、专制。倒是“置身其中”又“超然物外”的“我”,能把一切看的清楚明了。
书中关于藏民族生活及历史的书写,是读者所喜欢的。这些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填补了我们知识体系中欠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与我们大有不同,通过这类书我们可以快捷而直接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书中的两类人——聪明人和傻瓜
无疑,这个世界上,傻瓜毕竟占少数,文明世界里,必定是聪明人居多。然而,阿来却拿唯一的傻瓜来做故事的主角,透过他的视野、思想和语言我们一步步深入,而自始至终我们都能隐约感觉到傻瓜与聪明人的“共通”之处,以及那种有着滑稽色彩的可笑的位置颠倒。
说起对权利的向往、对欲望的追求,傻瓜二少爷和他的父亲、哥哥,乃至所以的土司相比,他们也有着或多或少的相同之处。他也想继承父亲的土司之位、对下人们也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喜欢姑娘贪恋美色,但是,他与他们又有着太大的本质区别。
他想当土司,更大的原因是为了别人;他拿来当朋友的人都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下等人;他对姑娘的喜爱以及到手的一个个姑娘,虽然是因着他家族地位的特殊,更多的则是受他“人性”“人品”的折服。
他看上去傻,却会做一些聪明人都想不到的让自己名利双收的事情。他在饥荒到来之时,建议父亲改种粮食;他开仓放粮救济许许多多的饥民使之归顺于他;他把边界上哥哥用来防御的堡垒变成宽敞的宅邸,还在那里建成了一个大大的贸易交换市场……
所有这些,我们都不能把他看成真正的傻瓜,他的傻是回归人性原始的“性本善”,是不争不抢,顺应自然的天然本性。不动心思、不耍聪明、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反而使得那些聪明之人看起来自作聪明、目光短浅了。
这里面有着道家老子“无为”的哲学理念,“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万民自会归顺。傻瓜二少爷因为傻,而善良,而单纯,而得民心。真是因傻,而聪明了。至于那些与他背道而驰的聪明人,这里我们也就不必多加赘述了。
繁华过后,尘埃落定——人生的虚无与荒诞
在书中的后半部分关于尘埃有几次神来之笔,在此,我选自认为最传神的一处:
我看到土司官寨倾倒腾起了大片尘埃,尘埃落定后,什么都没有了。
是的,我们早就知晓了这个“尘埃落定”指的是什么,是土司制度的土崩瓦解,是劳动人民的翻身,是新中国的解放。但阿来并没有向我们特别的强调后者,而是只让我们看到土司官寨的倾倒、化为虚无。而代表着极权的统治一旦瓦解,人民的新生活也就自然而然的开始了。
在这里,作品的主要寓意不在人民,而在土司家族当中表现出来的人生的虚无与荒诞。故事的主要人物,麦其土司死于官寨的倾塌,和泥土尘埃一同化作虚无。而他的两个儿子,无论是聪明的还是傻的,都死于当年他的罪恶之举,死于一先一后来报杀父之仇的两兄弟之手。
大少爷死有余辜,因为他骨子里的极权和专制,对生灵的涂炭。而作为傻子的二少爷,作者也给了他同样的结局,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里就有了人生的虚无和荒诞了。二少爷死于父兄的罪过,他是土司制度的殉葬品,更使灵魂获得最终的解脱,“神灵啊,我的灵魂终于挣脱了流血的躯体,飞升起来了,直到阳光一晃,灵魂也飘散,一片白光,就什么都没有了。”
是的,傻瓜二少爷的灵魂和他家的土司官寨一样,什么都没有了;组成官寨的尘埃落定后,什么都没有了;而二少爷的血滴在地板上,“慢慢地在地板上变成了黑夜的颜色”,融入黑夜,什么都没有了。
除了虚无与荒诞,别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