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书笔记(四)
佛的饮食穿衣都是有严格的规范讲究的。
关于喝水的戒律规定
佛的戒律中,规定弟子们喝一杯水,必须先用一块布滤了以后,才可以喝。为什么呢?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佛的眼睛,看这一碗水,有八万四千个生命。这是佛门的一种哲学思想,希望人们看世界不要只注意他的表面,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表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八万四千”是极言其多,而不是具体的数目表达。
佛教是最讲究护生的,古代饮用水为溪水、河水、井水等天然水。这些水里多少都有鱼虫虾蟹等小生物存在,在佛教中这些东西统称做水虫。水虫也是众生,其性命也是不可杀害的。所以佛陀规定,僧人饮水要用漉水囊过滤后才能饮用。而且规定是挺复杂的,比如有虫的水你做有虫想是不能喝的,有虫的水你认为无虫(无虫想)也是不能喝的,还有规定说无虫的水你认为有虫(无虫有虫想)这种情况水也是不能喝的。
佛经中就有记载某僧人因为没有带漉水囊,在外游行的时候,碰到水也没办法喝,因此生生渴死。
实际上漉水囊和净水瓶是僧侣必备之物。净水瓶就是用来放置平时过滤干净的净水的容器,僧人要洗手或者饮水都得用净水瓶里的无虫的净水,否则就是犯戒。因此,这个戒律是相当严格的,虔诚的僧侣们对此戒律也极其看重,有不少僧侣为不犯戒而死去。
关于吃饭时间安排
佛的戒律是日中一食,每天中午吃一餐。普通佛学把我们人类吃饭,叫做段食,分段的在吃饭,一天吃三餐。印度人吃饭用手爪,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反正是借助于手,所以叫抟食。
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是人道吃饭时间,晚上是鬼道吃饭时间。佛吃饭采用人道时间,日中一食。佛的后世弟子们,过了中午一点就不吃饭了,就是源于佛的习惯。
关于衣着的讲究
经云:“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吃饭时间到了,“著衣”,穿好他的法衣,就是一件袈裟。佛虽是太子出家,但他以身作则,衣服就是一件袈裟,又称福田衣,条纹像一块田一样,是为终生培福的标记。这里南师说:“现在出家人所穿的这个衣服,是明朝老百姓的便服,不同的是出家人的颜色朴素而已。”出家人袈裟的横条、直条,依照受戒的情形都有规定。
佛平常也穿便衣,天热的时候,膀子像其他印度人一样露出来。到了吃饭时间,就穿好他的袈裟。“持钵”,就是拿着他的饭碗。这个钵传到中国来,有瓦钵,也有铜钵。
佛穿好袈裟,端着吃饭的钵,“入舍卫大城乞食”,就是到这个首都讨饭,也叫做化缘。对于众比丘来说,讨饭,不是仅只讨一口饭吃,是讨一个永生不灭的精神食粮。所以,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一切终生。也许有人像我一样会有疑问:佛和弟子为啥不自己做饭?这里南师讲到:“佛的戒律规定,佛和弟子们不但不做饭,连种田也是犯戒的,一锄头下去,泥土里不晓得死多少生命,所以不准种田。”
关于吃饭的礼仪
经云:“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敷座而坐。”意思是在舍卫国首都的大城,他们挨门挨户的化缘。化好了以后,“还至本处”,没有说在路上就吃起来,也没有说边化缘边吃。而是,把乞讨饭的食物端回到原来的住所,就是“还至本处”,在既定的地方吃饭。
吃完后,“收衣钵”,就是把袈裟和饭钵收起来,放到原处,接着还有一个礼仪行为,“洗足已”,就是还要用水洗干净脚。最后是“敷座而坐”,就是把自己打坐的位置铺好,摆整齐。一切都躬身亲自进行,一切井然有序,一切简单平常。
从中,我们看到佛凡俗的一面,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并非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这里想起来佛曾经说过:“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只是,佛曾经是人,而人却未必能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