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厚积落叶听雨声
【生命】
【慈惠殿三号】
【后门大街】
【花会】
成都整年难得见太阳,
全城的人天天都埋在阴霾里
像古井阑的苔藓,
他们浑身染着地方色彩,
浸润阴幽、沉寂,
永远在薄雾浓云里度过他们的悠悠岁月。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刘禹锡
他们好闲,却并不甘寂寞,吃饭、喝茶、逛街、看戏,都向人多的处所挤。挤来挤去,左右不过是那几个地方。早上坐少城公园的茶馆,晚上逛春熙路、西东大街以及满街挂着牛肉的皇城饮,你会想到成都人没有在家里坐着的习惯,有闲空总得出门,有热闹总得挨凑进去。成都人的生活可以说是“户外的”,但同时也是“城里的”。翻来覆去,总跳不出这个城圈子。
花会时节是成都人的惊蛰期。举行花会的地方是西门外的青羊宫。这座大道观据说是从唐朝遗留下来的。花会起于何朝何代,尚待考居家去推断,大概来源也很早。成都的天气是著名的阴沉 ,但在阳春三月,风光却特别明媚。春来得迟,一来了,气候就猛然由温暖而热燥,所以在其他地带分季开放的花卉在成都却连班出现。梅花茶花没有谢,接着就是桃杏,桃杏没有谢,接着就是木槿剑兰芍药。在三月里你可以同时见到冬春夏三季的花。自然,最普遍的花要算菜花。成都大平原纵横有五六百里路之广。三月间登高一望,视线所能达到的地方尽是菜花麦苗,金黄一片,杂以油绿,委实是一种大观。
游春自然是赶花会。花会之名并不副实。陈列各种时花的地方是庙东南一个偏僻的角落。所陈列的不过是一些普通花卉,并无名品,据说今年花会未经政府提倡,没有往年的热闹,外县以及本城的名园都没有把它们的珍品送来。无论如何,到花会来的人重要目的并不在看花而在凑热闹看人。成都人究竟是成都人,丢不开那古老城市的风俗习惯。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