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点整,安迪的手机闹钟铃声响起。他迷迷糊糊中按下“10分钟后闹铃”,然后继续睡。
六点零五分,手机上设置的第二个闹铃响起。此时的他慢慢苏醒,只是人的惰性和起床的自然规律再躺一会儿起来。
六点十分,当闹钟再次响起的时候,安迪睁开双眼,果断按下停止闹铃,打开某音频节目,一边听,一边跑到厨房,倒了一大杯温水冲泡的蜂蜜水,一口气喝完后开始洗漱。
六点半,安迪已经收拾完毕,准时下楼骑辆共享单车前往地铁站。这段时间,安迪的手机音频一直是外放模式,到达地铁站才把音频暂停,近30分钟正好听一档谈话类节目或者英语。
六点四十,等待地铁时,安迪从书包里取出一本书,此刻他没有忙于阅读,再次掏出手机,打开秒表功能开始计时。
01
书是根据阅读计划有选择准备的。他先把封面和封底,书名、作者、文案和推荐语阅读一遍,然后打开书的内页,看看图书出版数据
哪家出版,何时出版,第几版,字数多少,再看看全书多少页,这些都是该书的基本“档案”信息。
很多人会忽略一本书的前言、序言、后记这类东西,更别说封面、扉页。但要提高阅读速度最好先看这部分内容。甚至条件许可,先读几篇书评再读正文。这么做可以更快地阅读、理解、记忆,是速读前的准备。
1、2分钟看完,地铁也到了。
为了能给每天留出固定时间读书,安迪现在选择地铁出行,尽量少开车。其实按照时间推算,安迪七点出门都来得及,但他为什么要提前半小时走呢?
早点上地铁有座位是第一个原因。
落座后,安迪继续阅读。
现在轮到序言和后记,这部分内容,安迪会逐字仔细看。序言阐述作者在本书中具体要讲哪些问题和解决办法,而后记往往留下作者仍没有解决的疑问。
大概5分钟看完后,安迪就要研究目录了。
目录是一本书的“骨架”,安迪有出书的计划,必须研究下人家是如何搭建框架结构,再用数万文字“堆”出一本书的。
另外,安迪现在把书籍当杂志看,把目录上感兴趣和有价值的章节做简单标注。
这些做完后,安迪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答案可能当时就会出来。如果没有出来也不要紧,读的过程,始终带着这个问题,答案自然会有。
比如前几天,他看《交办的技术》,一个很强烈的答案从心里涌出来——要用这本书得到一套育儿的技术,感兴趣和有价值的章节是第三、五和六章。
02
有了前述的准备工作,安迪终于启动阅读之旅啦。
安迪依然从第1页看起,但没有逐字读,而是一页接一页地翻阅。
翻阅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影像阅读”(把眼睛当相机拍摄每页)、“王者速读”(只留意有图片和框图的页码)、“快速阅读”(只看大小标题)等等。这么多方法试过来,安迪喜欢最后一种。
因为心里始终记着问题和标注的章节,安迪读书的过程就是一场“变速运动”。
与问题无关的,不敢兴趣的,没有价值的(也可能是安迪已经知道的),用最快的速度翻翻翻(作者知道他这么做估计要气死了)。
翻着翻着,咦……这部分内容他要看的,赶紧”踩刹车“,略微”减速“,稍微仔细确认,是不是感兴趣或有价值的呀。
如果是,在该页的上方折一个小角。没办法,书是图书馆借来的,不能划呀。即便是买的书,安迪也不喜欢写写画画,这会影响阅读的速度,折角就够了。
如果不是,接着“踩油门”,高速往下翻。
等整本书看(翻)完第一遍,是这样的
看下手机秒表计时,26分钟多一点(通常在30分钟左右)。
此时休息一下,看看微信留言、车厢里的人都在干嘛,有没有美女,没有就发发呆。
03
没多久报站声音响起,安迪准备下车换乘。
由于是中转站,上下车的人都比较多。安迪随着人流下车后并没有像大家一样排队等着上扶手电梯,而是径直在站台等候区的座椅上坐下。
这时开始读第二遍,只逐字逐句阅读折页的部分,预估50页左右。
等人该走的走,站台空荡荡的时候,安迪合上书,去换乘地铁。
第二个地铁站等车的时间自然不会浪费,站着读即可。
安迪很擅长时间管理,把几乎每一个等待的3-5分钟利用起来,聚沙成塔、化零为整,是他早走半小时的第二个原因,反正不用赶路。
七点二十五,再次上车。没有座位的话安迪会靠在一个地方读书,如果人很多根本没法站着阅读干脆就不看了。回忆刚才读过的内容,听手机里的有声书(课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坚持每天早晨至少30分钟阅读,已经完胜很多人。
七点四十,终于到站啦。安迪走下车又一次找座位坐下,闹钟调到8点10分(防止看过头),就在地铁站里“闹中取静”专注阅读30分钟。
八点十分,闹钟响起,无论书是否看完,安迪都要合上书出站,往办公室走的途中买份早点。
八点半前,安迪已坐在办公室,同事们也陆陆续续到达,各种会议、电话、要协调的事情扑面而来,上午再难有静心读书的时间。
04
中午十二点,吃完午餐,安迪喜欢睡半小时。醒来后,如果没有事,他会用半小时写文章。没错,这是他每天写作的起始时间。
忙到下午五点多,离六点下班还有半个多小时,有的人已经没心思工作了。闲聊的、约饭的、偷偷溜走的……此时对安迪来讲,倒是个好时段,不会有人来打扰他。
安迪不会六点准时走人,而是在办公室多待半小时,这样又有1小时完整时间专注写作。
回家的地铁上,安迪的阅读之旅重复早晨的做法。一般情况下,此时安迪可以把早晨的书读第三遍,重点是查漏补缺。
等到晚上七点半到家,安迪已把书读了3遍,分别是速读一遍,重点章节一遍,补漏一遍。
一直到十点,安迪吃饭、陪孩子、做点家务,安迪不想把时间绷得很紧,有些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
十点以后,待孩子睡去,又变成安迪自己的时间。
安迪不会再安排读书,每天3小时阅读早已把绝大多数人甩在身后,况且精力有限、时间宝贵,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做。
一天的最后一点时间,像《睡前时间管理,你管好了吗》所说的那样,按“程序”运行即可。
如果白天读的这本书非常棒,安迪会做些调整,写读书笔记(长短皆可)或书评(《<交办的技术>教会我的育儿秘籍》)。
没有时间写,根据书的内容画个框架图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时针指向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安迪也梳理好第二天要做的事(包括读的书),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
次日早晨六点,安迪的手机闹钟铃声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