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交小作文的日子,我这一天时刻惦记着,却下不了笔,直到23:00。
孩子入睡后的这一个小时,我拿着书和老公在客厅聊了起来,我跟他说:“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无知。”
的确是这样。
在我生大儿子的时候,看了几本育儿书籍,觉得自己懂得了挺多,那时候觉得,养孩子应该够用了吧!
没想到,在孩子出生后,发现自己天天拿着手机上百度,后来开始看大V科普,再重新买育儿书籍。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什么知识都略知一二却都不通透。
直到全职妈妈三年,迎来了二儿子,一下子又迷之自信了,觉得已经养过一个孩子,还能有什么挑战呢?
可事实仍旧很打脸,二儿子出生一周便因黄疸过高而住院,我因乳腺炎发烧多次,几近抑郁,瞬间所有的知识都没有用武之地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告别五年的全职妈妈生涯,转身投入到家庭教育事业当中。一开始便是让自己沉浸到学习当中去,参加了很多培训班,拿了很多证书,迅速开始输出,并收获了一小批粉丝。
我熟悉的这个领域,大部分人都不熟悉。这是正常的,各行各业,隔行如隔山,一部分人专业从事一个行业,而其他就是不熟知这个行业的人。
我讲的课给很多第一次接触的人带去了启发和收获,但是当我讲了一年的课以后,突然觉得自己非常单薄。一个观点,一个方法,它不仅仅是一个观点,一个方法,它关联到很多理论、案例、实践。
我开始大量地买书、报课,什么都想学,想让自己快速成长。但是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作为一个机构创始人,我有时力不从心。
我又开始利用碎片时间,开车时、睡觉前、做饭时、在游乐场陪玩时……都开着音频听课。
疫情让人有了更多输入的时间,但却少了输出,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学得太多、太杂,大脑却一片空白。
孩子们睡了以后,我焦虑地拿着书,想要利用一点时间,吸收一点知识,填补一些未知,可急于速成的心态,让我难以安静下来。
老公说:“最好的学习状态是觉得需要学了就学,缓慢成长。”
为什么要快速成长呢?人本身就应该是终身成长的,这个世界上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一个人也不可能什么都能学会。
找到你需要的,针对性地去学,在这个领域深耕。如果有什么还没学会的,那就慢慢去学,因为你只是尚未学会而已。
“尚未”的力量,驱使我去学得更多、更深,但我也要有“缓慢”的勇气,让自己成长得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