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开学,一年一度的教师暑期培训也开张了,今天我们已经在学校培训了一天。多媒体播放着视频,教师们埋头抄笔记。
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培训,就等于抄笔记,写心得体会。只要把笔记抄够页数,再搜索选择复制粘贴几篇培训总结心得体会,就算完成任务,万事大吉。
更有老师吐槽:“学的没有用,有用的不学”;“又是这几样,每年都是涛声依旧”……
为什么培训普遍不受教师的欢迎?
综合起来看,我认为主要是培训内容和教师需求之间不匹配。
1.培训的内容与当地教育教学发展水平不匹配,教师在工作中很少用到。
受地域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各地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很不平衡。
比如,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的推广,可能在大城市很适用,但对于县城和农村学校来说有些超前——当地的教育理念达不到,教学技术也跟不上,老师工作中就很少会用到,大家就会认为这些培训过于超前,没有多大用处。
比如,微课的制作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发现农村的教师很少有会制作微课的,绝大多数人也并不想学习;一线教师的工作任务也较重,不愿意再花时间去制作,认为投入时间多,收效也不一定多好;一部分教师甚至连PPT课件也不想使用。
2.培训内容杂乱繁多,和教育关联不大。
比如,每年在网上学习的通识培训,要收取费用,且内容庞杂,很多都和教育没有多少关联,老师也不感兴趣。比如“国家治理”“三严三实”“知识产权”“人工智能”等等,老师都不感兴趣,纯粹是在应付任务,往往是人去上课了,电脑上还在播放着课程只求快速播完了事。
3.培训内容重复化、同质化,或鸡汤化,形式化,培训者和组织培训者并不一定走心。
“年年都是老一套”“换汤不换药”,学名师,学名校,熬制鸡汤,年年喝,年年都是那个味儿。
学常态课研修,学教学理论,可大多都停留在理论上、形式上,没有踏踏实实组织教师对自己的常态课进行剖析。
刚入职的教师需要什么培训?老教师又需要什么培训?所有人都搞一样的培训,对于教师个体有多大意义?
一些培训者,估计也是在完成任务;一些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培训者,也并不一定就非常专业,也不一定用心。
老师都不傻,你都不用心,我当然也可以不用心。
4.落后的管理和评价制度的不公,容易产生“鞭打快牛”“能者多劳”的不合理现象,无法唤醒和点燃教师的内在激情。
常年在一线劳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校落后的管理水平,往往欠缺公平和激励。在基层,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越优秀的人,被分派的活儿越多;能者多劳,成为压在有才能者头上的另一座大山。结果往往是,干得多错的也多。那么,谁还会愿意去学习、去变得优秀呢?
这些,都会令老师疲惫、麻木,失去目标和动力,当然,也就无法唤醒教师的成长意愿和热情。
但是,不管怎么说,专业研修,仍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能完全用“等价交换”的视角去看待个人成长与工作中的得与失。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是自己的事,更是使自己“增值”的不二法门。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社会越来越公平,评价体系会越来越公正。
所以,教师应有自我培训意识,不断激励自己,升级认知水平,突破旧我,构建新的思维模型。
我是戚老师,感谢关注、阅读。对于教师培训,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