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4日 阴雨
今天是不同寻常的情人节:宅家。
2017版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总目标是: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英语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课程内容是什么?
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内容。
1、主题:话题类别。语言学习限定内容范畴。主题语境、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价值取向。常见主题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涵盖中外文化。
2、语篇:口头、书面等形式,正式与非正式语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应用文等文体。语篇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隐含并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选择语篇要真实、多样;鼓励学习语篇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意义;丰富课外阅读。
3、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篇、语用。
创设语境,关注语言知识的表意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
语音知识包括发音、重音、语调、节奏、连读、爆破、同化等。不仅仅是语音问题,更是在使用过程中表达意义,从使用的角度来考虑语音知识的学习。如语调的意义不同。
词和词组的综合就是词汇。词组也叫语块。要关注词的意义,更好关注语块的意义。
语法指构词构句的规则。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运用的统一体。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手段属于语篇知识,还包括主题句和过渡句的位置关系、正式与非正式语篇的语言特征、不同文体语篇的写作目的和结构特征等。衔接与连贯手段包括显性和隐性的衔接与连贯。
语用知识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
4、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看五项技能。
从语篇中获得语言和文化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态度,发展思维品质的途径。理解性技能:听、读、看;表达性技能:说、写。
5、文化知识:中外文化知识,涵盖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
6、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
学生在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受问题意识的驱动而采取的具体做法,是学习调控和管理自己学习的过程。
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是什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契合关系。
我们不认同从语篇挑出语言点作为教和学主线而进行的碎片化学习,而应该是关注语篇的主题意义,在语言实践中尝试使用语言来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是最高境界。
三、课程内容的变化是什么?
1、内容:更多地从意义和使用的角度来思考语言知识。
2、方式:从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
四、课堂教学如何落实?
六要素整合,聚焦如何教及如何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师生共同对语篇意义、语言发展的脉络和语篇语言的特点进行探究。
考虑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做中学”;
整合六要素,体现情景性、结构性和层次性,关注对意义的探究,而不是语言形式或者知识和技能;语篇意义包含基本意义与引申意义。表述语篇的意义是基于对语篇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反过来也促进对语篇的理解;
语言知识的学习关注情景,关注知识的形式与表意功能;
课堂上要实时观察、评价、引导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思维导向,促进学习的发生。
不仅要看到以学生为中心,还要看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思维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去学,让学生用英语来进行理解和表达,思维就在其中。
一点思索:
1、从以学生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变化。
它要求我们教师要从理念上转变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的课程观的1.0版本;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生实际中能够接触到的音频、图片等素材,删减增加教材,为我所用的2.0版本;以学生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观的3.0版本,更加聚焦学生的学习,聚焦课堂实践,聚焦课堂效率,聚焦学生所获,聚焦学生能力的提高。
2、知识、能力、意义表达
课程内容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顺,更是关系的重新建构。课堂从重知识的1.0课堂,到重能力的2.0课堂,再到重意义表达的3.0课堂。结合自己的实践,追问自己课堂的定位在哪里?
3、情景的创设,活动的设计
初中课堂,二者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原则,为情景而情景,为活动而活动的1.0版本应该取消,着眼于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的情景设计和活动设计2.0版本应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