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下知有之”,
最高一层管理境界的人,被管理者只知道有这个人而已,最高领导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不会发生什么直接关系,管理者把制度建立好,便隐身其后,让其自动运行,不随意干扰被管理者,让他们有序地做事,这种状态就非常符合天道的状态,也是非常非常高的境界。这样的领导者非常轻松,被管理者也非常有秩序。
“其次,亲誉之”,这是第二个境界,比最高境界稍低一点,这种境界的领导者,他下面的人,亲近他,尊敬他,称赞他。
为什么“太上”是第一呢?因为制度建好以后,所有人正常开展工作就行了,不用去讨好这个领导者。
第二境界中的领导者,他不像天之道那样隐于背后,而是把自己变成榜样,给员工恩惠,鼓励他们,让他们去以领导者为榜样做事。
这样做有个隐患,过度依靠领导者个人的热情去推动团体的发展,把所有事情都寄托在领导者一个人身上,领导者任何波动都会引起团体的动荡,比如领导生病了,或者遇到什么挫折,突然改变了信念等,整个团队就会失去榜样,失去灵魂,成员的心就会失去凝聚力。只有当上升到以制度来运转整个组织,领导者可以隐身于背后的时候,才能达到最高境界。
“其次,畏之”,第三种管理境界是,被管理者特别害怕他,畏惧他,在他的压力下去工作。
这就是管理的三个境界——道、德、法。
道是最高的,是世界运行的规律,明白规律以后,领导者隐身于其后,让一切按照道去运行,按照制度去执行,大家自主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境界最高。
德是道的外在体现,它是榜样以及各种品德,以德来运行,就需要各种榜样与行为规范。
法是最后的强制性惩治措施。
这三个层面是豁然贯通,互相依存的。没有“道”,大家会质疑你的“德”,凭什么要听你的话?
如果“道”和“德”都没有,只靠“法”来运行,就更不行。秦始皇焚书坑儒,把道和德方面的东西都摒弃了,只剩一个法,所以很快就崩溃。道德和法制要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才行。作为领导者,千万不要仅靠威严、让下面的人害怕来管理,这样效率不会高,因为被管理者没有主观能动性,内驱力不强,很难发展。
“其下,侮之”,最低层次的管理境界,被管理者会侮辱这个管理者。就是道、德、法都做不到,被管理者就不会服你管了,不会信任你,“信不足”,你的信用、品德不足,没有道,没有德,没有法,领导基础就没有了。
不止领导对下属如此,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任何一个团体都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