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攒了几个月的纸壳卖了,鼓鼓囊囊一大摞卖了十块钱,我是不是被坑了?”
这是一个朋友刚发的朋友圈,我回了一下“还攒吗?”,“还攒!苍蝇再小也是肉,好几瓶饮料呢,改天请你喝~”。
我突然发现,好像我们大部分中国人都很喜欢这句话,即“苍蝇再小也是肉”。
也许是新中国比较年轻,人民才富裕起来没几年,也或许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勤俭节约精神主导,总之,大部分人不仅信奉这句话,更是把这句话实践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攒纸壳。
我不禁开始了思考,攒纸壳是勤俭节约吗?
我之所以思考这个在大多数人看来答案显而易见为“是”的问题,是因为我心中突然涌现出一个比较,我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攒纸壳做了一个比较,如果杜绝粮食浪费是节俭的话,那么攒纸壳则不好说,或者说,攒纸壳有其多面性,不只是节约那么简单。
攒纸壳,对相对意义上的穷人和富人来说,性质是不一样的!
对于以“拾荒”为生的穷人来说,攒纸壳是生计;对于那些没多少存款,攒纸壳为添点油盐酱醋的人来说,攒纸壳是开源,是生活中额外的收入;对于那些早已小康的人来说,攒纸壳是吝啬;而对于那些早已赚的盆满钵满的富人来说,攒纸壳纯粹就是剥削!当然,这一切有个前提,即攒纸壳都是拿来卖钱。
正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同体量的个体有不同的谋生方式,如果大鱼不只是吃小鱼,而是顺便把虾米也吃了,那对小鱼来说,绝对是个灾难!
穷人和富人,其实就是小鱼和大鱼。
一捆纸壳,对富人来说,就是大鱼牙缝里的一粒虾米,等同于鸡肋,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但对于小鱼和穷人来说,就可能是一餐饭,能挨过一天的饿!为了塞牙缝的一粒米饿别人一天,这不是剥削是什么?
可能有人要说:“那纸壳本来就是富人的,他们卖自己的纸壳,何谈剥削?”
当然,在纸壳这个具象的物件上,他们是没有剥削,但他们处理纸壳的这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剥削的本质,他们剥削的不是那一捆纸壳,而是穷人的生存空间,是穷人的生活,他们僭越了本该属于穷人的生存阶层!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更迷糊,那我再举一个更现实的例子,环卫工。
有一段时间,环卫工在网上特别的火,人们看到了凌晨三四点工作的环卫工,更看到了他们那一千多,甚至是几百块的微薄工资!于是很多人呼吁给环卫工涨工资,但在这些呼吁声之外,有更清醒的人给出了特别惊人的分析!
这些清醒的人是怎么说的呢?他们认为,只有定比较低的工资,环卫工这份工作才能被分配到需要这份工资的人手里,才不会被富人抢占!如果工资定的太高引起了富人的注意,那这份工作无论如何也不会到穷人手里!
真是振聋发聩啊!正如那吃虾米的大鱼!
所以,那些攒着在他们眼中如九牛一毛的纸壳去卖的富人,他们骨子里就是有着剥削的本质,最起码也是吝啬,而绝不是节俭!他们就是那一类紧盯着环卫工工资的吸血鬼,一旦环卫工的工资达到他们能付诸行动的标准,他们就会伺机而动取而代之!一如那富人抢占廉租房,一如那小康领取低保金!不信你去富人的别墅区调查研究一番,那些攒纸壳卖钱的,骨子里绝对是剥削者,他们在谋利的同时,从来不会考虑这是否侵占了穷人的生存空间!即使这些剥削者中的某些人可能在做着某些表面上的慈善,也掩饰不住他们骨子里带着的剥削的本质!当然,凡事没有绝对,这只是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否认有些人骨子里节俭的本性,亦或是他们根本意识不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自然现象下的深刻含义。
所以,再说回我们最开始的问题,攒纸壳是不是个好习惯?
我想在不同人眼中,因为立场或阶级的不同,答案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我个人认为,如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讲的话,这绝对是个好习惯,最起码它表明你生活整洁有序,喜欢整理分类,没有随处乱丢东西的坏习惯,一如“粒粒皆辛苦”的节俭。但是如果作为一种生活手段的话,你就要根据你所属的阶层做出合适的选择。
合格的人,总是要懂得给别人留余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