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也是政治家,他的一生在鲁国、魏国和楚国待过。他在内政和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吴起的治国治兵不是徒有虚名的,他的主张就是,不以自然条件和已有的社会的条件为决定因素。
他说“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用兵之道,以治取胜。”
当时,他在魏国的时候,魏武候对他的主见,如获珍宝,就接受了他的建议,“内修德政,外治武备,治国不以山川之险”,最终魏国慢慢的强大了起来。
当时,魏文侯对吴起也是很看重的,而且对的用兵也持毫不迟疑的态度。而且吴起会治兵,廉洁公正,所以,将士们对吴起是很爱戴。
魏文侯因为吴起用兵入神,便拜吴起为西河(今天的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这个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在这个地方可以有效的抵御秦国和韩国的进犯。
从中也能看出魏文侯对他信任和重视。
当魏文侯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魏武候接任后,吴起继续侍奉他的儿子。
魏武候对吴起也是敬重有加的,毕竟吴起的才学让他熠熠闪光。
在公元前的395年,魏武候为了了解国家的形势,别和吴起来到了西河,乘船顺黄河而下,查看地形。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高大,险要奇伟,魏武候情难自禁,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从心底涌起。不由得的发表了一下感慨。
他回头对吴起说“山河环抱,形势险要,这是一道攻不破的天然防线,阻挡着敌人的入侵,这是魏国的国宝呀!”
吴起不是很赞同魏武候的见解,他认为山势的险要奇峻,只是用兵中的一个灵活的因素,只有善加利用,才能成为致胜的法宝。
吴起不赞同的摇摇头说:“国家的兴盛衰败,在德不在险。”
魏武候听了吴起的话,入坠雾中,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吴起为了让自己的见解更加的鲜明,便引经据典的向魏武候解释了一番。
夏朝末代的君主夏桀的所在地,不可谓不牢固。左有黄河、济水,右有泰山、华山,南有龙门山,北有太行山,地势很险要。
由于不施仁政,最终被商汤灭亡了。
接着吴起又语重心长的对魏武候说“国家的兴盛衰败,在于是否施德于民,不能只依赖山川的险要。”
魏武候如有所思,猛然顿悟!
通过这番见解,魏武候对吴起更加的敬佩了。
吴起辅佐魏文侯和魏武候,镇守西河27年,让魏国变得强大起来,吴起也因此而名扬诸侯。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当魏国宰相的田文死后,宰相有一个叫公叔的人接任后,由于公叔忌惮吴起的才学,便在魏武候的面前馋毁吴起。
最终吴起怕惹祸上身,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
吴起在楚国变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变法必然会触碰到旧贵族的利益,结果是天妒英才,吴起在楚国被射杀了。
吴起虽然比不得商鞅变法出名,但是他的才华却让后人敬佩。
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