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下知有知……”一回到家就看到雅雅在读《老子》,一副很认真的模样。
“妈妈,我读完了要给我拍视频,发到老师的打卡群里”
“好的”,我笑着说。
当初在选择幼儿园时,我就是看中了国学教育的特色课程才选择的,我刚开始以为只是国学的基础教育,老师讲解一下,让小朋友们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毕竟幼儿园还是玩的阶段。
雅雅在小班的时候的情况和我想的一模一样,但今年到了中班,老师的要求就严格了起来,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每天要做打卡笔记。
这就引起了我内心的困惑:小朋友们的识字量不多,能背的下来吗?即使背下来了,不理解,填鸭式的教育又有什么用呢?
直到家长开放日那天,蔡园长给我们看了王财贵教授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的视频,心中的迷雾才一点点的拨开。
我们为什么不遗余力的推广国学教育?王财贵教授讲到。
因为我们教育孩子要从文化的教养开始,要让孩子们从小读到经典之作。经典之作都是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有人也会说这其中也有糟粕?那首先我们得有深厚的功底去区分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才行。
经典之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一个高远的理想,一个开阔的胸怀,它可以涵养你的性情,提升你的眼界,增进你的道德勇气。所以我们要从小在小朋友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慢慢地滋润它,让它生根发芽。
同时,0~3岁人的听觉神经已经发展了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如果三岁之前能够听尽世界有名的音乐,多听几遍,就能够深入到幼儿的心灵深处,影响他一辈子,3~6岁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6~13岁只有百分之十的机会。13岁之前一定要训练好孩子的记忆力,因为这时儿童的记忆力是一辈子最好的时候,以后他的记忆能够提高5~10倍。
所以,小孩子的记忆力是最好的,这些拗口的国学他们记起来也很快。每次雅雅给我背老子的时候,我都很惊讶,这么难她都记得住。
蔡园长还告诉我们,学校还根据小孩子的特性,研究出很多做游戏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的记忆,而不是家长眼中的死记硬背。
小朋友如同一张白纸,教,她就可以学,如果不教,她就永远学不到。
有位学者曾经认为,汉字不是用意义来认的,汉字具有非常明显的图案的特性,这一种图案的认可可以增进脑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只要教小朋友只要记忆,不必了解。
那应该怎么记忆呢?就是反复练习。反复几遍好呢?这要看孩子的资质,最好是一百遍或者更多。
通过这些反复的练习,小朋友的注意力能够慢慢地得到集中,记忆力能够渐渐地得到提升,语文程度也就能够得到增长。相应地,理解能力也就能够得到提高,从而能够增长他的内在学习力。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就是要打好基础,不管懂不懂,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不重要的东西不要教就会,反复练习,潜移默化,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