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成员年度工作总结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荣幸的加入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刘宏老师工作坊已近一年。回顾这一年在工作坊参与的各项学习与实践活动中,觉得受益匪浅。在刘老师团队的带领下,我的自身素养和教学理念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工作坊成员的相互鼓励和帮助下,让我的工作与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2020年,是我成长和努力的一年,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  力求提高

      参加工作坊以来,基本上能认真并按时完成刘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可能谈不上高质量,但态度和努力是前提。记得疫情期间刚开始在简书上进行写作时也是百般艰难、困难重重,好在有刘老师和我们坊员的相互鼓励与支持,让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曙光,一路摸爬滚打坚持下来,当看到自己一篇篇作品在公众号上刊登时,内心也会更加充实,还有几分自豪与成就感。

      这一年来,自己也阅读了一些有价值的书籍,其中有刘老师专门为大家购买的《从此爱上作文课》一书,打开了我们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的“心结”;同时也阅读了几本教育理论著作: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佐藤学的《静悄悄地革命》、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这些教育著作引领着教师发展的方向,让教育教学更有活力。

      在参加工作坊承担地省级课题《作文互评》活动中,自己完成了一定量地作文课教学设计、教师下水作文,并指导学生完成数篇升格作文。课堂上将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不仅用语言进行指导,而是与他们一起付诸于行动,更容易调动起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作文升格活动中,当学生看到自己原本普普通通的作文,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变得优秀起来,并能在工作坊的公众号上发表,他们脸上也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做为指导老师的我们也颇有几分成就感。

二、聆听示范课,学习教学方法

      2020年5月,聆听于红梅老师的公益讲座《躬耕“读写相融”的学本语文教学》,全面阐述“学本语文”的基本理念,指出教师成长应向专业型,探究型,创新型方向努力。我们这些基层教育工作者,也应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努力提升自己专业水平。

      2020年10月,在刘老师的引荐下,我们有幸聆听到三位省级学科代头人的示范课,这无疑是一次教学盛宴,令我们这些长期处于基层教学的乡村教师大开眼界。

      刘宏老师的《作文互评》,让学生互评有章可循,实用性和操作性强。汤慧娥老师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生成性东西较多,将文本内容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郝毅老师的《古诗词鉴赏》思路清晰,语言干净利落,注重学生体验。本次研讨活动收获颇多,认识到自己改进与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三、不断反思,明确方向。

  1.刚开始加入工作坊,有一定地新鲜感,积极主动向较强,工作热情高,前半年的写作量和阅读量明显高于后半年,后期自己思想有松懈。

  2.专业阅读少,语文知识,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掌握不够。课堂思考少,不论是阅读时的思考还是备课、课后思考都不是很积极,没能做到及时的反思,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多向工作坊优秀成员学习,以他们为前进地动力,尽量克服自身存在的惰性思想,永葆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