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入门读物。11个章节,每个章节独立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章节开始阅读。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德国哲学家康德的想法与他们的大多数同时代人并无很大区别,但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大哲学家,时因为他们雄辩地提出了自己地思想,出色地为之做了辩护,并把他们组织到一起,建成了一座宏伟壮规地大厦。
对论证进行批判:哲学中非常关键地--然而不是唯一关键地活动就是批判。批判并不必然意味着--就像日常生活中那样--对某人某事持反对意见;批判意味着对某条陈述进行认真地查验,看看对它地论证是否是好地论证。
一种意见要得到所有人的赞成不大可能,每个人的意见都应收到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观点都具有同等的价值。思考的深度和论证的质量使得某些意见要比其他的更好或更加可信。
1,哲学问题:
散兵坑里没有无神论者。这就是说,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寻求一些终极的东西来支撑自己。
如果“真”指的是“事务实际存在的方式”,那么无论有多少人懂得它或拒绝它就无所谓了。但如果“真”的意思要部分取决于人们所相信的东西或达成的共识,那又将如何。(4个人在一起,如果有三个人说有老虎达成了共识,第四个人就会真相信有老虎)
“你是否曾做过一个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决定”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哲学中最受争议的问题之一。它通常被称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血多哲学家都把这个问题当做自己整个哲学世界观的中心问题。有些哲学家把自己称为决定论者,他们相信任何已经发生了的事情,甚至连那些我们业已经过深思熟虑自由选择的行为,也完全是由一套先决条件和影响所引起或“决定的”
2,生活的意义:
你抱着生活就是“狗咬狗”和人人为我的态度经商或上学,那么你就会把所有人都当作自己的威胁和对手;你不会做到完全诚实,而且无论如何都不会从与他们的交往中得到乐趣。人们会逐渐察觉到你的竞争敌意,开始不信任你,甚至会偶尔用一些让你恼火的行为来检验你的意图。于是,你不久就将发现自己的确身处一个“狗咬狗”的氛围中--这种气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你自己造出来的(自己的态度会影响身边人对你的态度,别人的态度反作用加强原来的态度。如果是好的态度就会不断提升自己,不好的态度会进入恶性循环)
生活作为欲望:希腊预言中的形象坦塔罗斯是宙斯的儿子,因为泄露天机被罚永世站在有水果的水中,水深及下吧,口渴想喝水时水减退,腹饿想吃果子时树枝即升高(干着急),众神罚他永世被捆在一串葡萄的不远处,他老想去接近它,却总是无法得到。这个故事的近代版本时浮士德,近代的一些最伟大的剧本都是因他而写的。浮士德为了他的欲望而活着,当一个欲望被满座时,它马上就会被另一个欲望所取代。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无休止的欲望。正是欲望和欲望的满足才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生活做为涅槃:与生活是欲望相对立的看法是,生活是不去欲望或克服欲望。生活的目标在于尽可能达到一种无欲无求的宁静状态(“涅槃”一词来自佛教,处于平和状态。)
生活做为荣耀:一种义务感,无论怎样,生活的意义都在于尽你应尽的义务,无论是为了上帝,过架,家庭,朋友还是你的雇主。
生活做为苦难:西西弗斯的故事,他把石头滚上山换来的只不过时石头又重新滚落。我们有时看到生活正式一遍遍地重复,最终什么也没有增加。有些人会以同样地方式说,生活是荒谬地。但值得指出地是尽管加缪认为西西弗地任务具有荒诞性,但他地生活还是有意义地,因为他以一种蔑视反抗着自己地命运。悲观主义者叔本华也认为生活是受苦,我们地欲望终将是非理性和无果地。出路在于通过审美地沉思冥想和禁欲地自我房顶达到一种超然状态。我们绝大部分激情都是非理性地,运用理性地超然智慧可以最好地使我们免受它们地感受。(佛说众生皆苦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地?)
3,实在的本性:如果森林中有一棵树倒了,周围没有一个人听到,它会发出声音吗?为什么?如果没有一个人曾见过,听过或触摸过这棵树本身,那么说这棵树“实在的”是什么意思呢?(想起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忘记才是真正的死亡。著书立说名垂青史是避免被遗忘的一种方法。)
目的论认为:实在取决于我们的目的,激情以及共同的社会目标。黑格尔暗示,倘若“实在”一词是用来评价我们经验的最基本的术语,最真实的东西既不是科学所发现的世界,也不是宗教所信仰的世界,而是我们的社会世界;实在的主要结构既不是原子或电子,也不是神或其他精灵,而是那些由亲缘关系和集体维系在一起的他人,这时候知识成了那些可以被共同享有的,可以向任何人证明的观点。
4,哲学,性,种族和文化
当马克思和其他人让我们注意到阶级的实在性时,这个世界的很大一部分看起来完全不同。不仅经济行为时这样,政府,法律和外交政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当我们在理智事业和阶级之间引出联系,自称“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却明显在帮助资本主义维持现状,而我们也可以认识到那些看起来不偏不倚的规范理论可以如何被用来迷惑现实,而不是为需要的改变贡献力量。()
书总共有11章节分别为
1,哲学问题
2,生活的意义
3,上帝
4,实在的本性
5,真理的追寻
6,自我
7,自由
8,道德和好的生活
9,正义和好的社会
10,哲学,性,种族和文化
11,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