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无声清
【无戒学堂IP营第二阶段打卡,27/90天,1845/49383字】
课程内容:第三课、剧本创作的剧作元素(一)人物
怎么塑造人物?
一、属性
好的人物是鲜活的,不被绝对化好坏的。
人物刻画有三个维度:生理、社会、心理
(一)生理维度
最直观呈现的,也影响性情、心智模式等的维度。
比如:①性别;②年龄;③身高体重;④发型肤色;⑤外表:英俊丑陋、穿衣打扮、干净邋遢;⑥缺陷:残疾、畸形、胎记、疾病;⑦遗传特征等等。
(二)社会维度
人物所处的环境,影响人多样性的原因。
比如:①阶级;②信仰;③教育程度;④民族地域;⑤职业:类型、职位高低、工作时长;⑥家庭:生活状况、收入水平、不良行为;⑦兴趣爱好等等。
(三)心理维度
人物的某种属性,会与社会属性和生理特征相匹配。
比如:①性格;②品味;③目标梦想;④道德标准; ⑤性情:暴躁、随和、悲观、乐观等; ⑥三观: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 ⑦天赋才能;⑧品质好坏等等。
综上:理解人物的行为要从生理、社会、心理三个维度去研究行为背后的动机;写作前要先写人物小传定基调。
二、发展
即改变。改变要合乎故事逻辑,在情理之中,通过发生事件、产生对抗来体现。
发展有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按既定身份在既定轨迹中生活。
2.第二阶段:由内或外产生需求。
3.第三阶段:实现需求,发现冲突。
4.第四阶段:克服障碍,实现需求,发生改变。
三、信念
人物需要信念且能贯彻到底,他必须能推动相应事件往前发展,只有完成任务后才能下场。
四、分类
(一)主要人物
主角,能创造冲突并推动戏剧发展的人物,出现时就给人好感,能跟观众产生共情。
(二)次要人物
1.侧面衬托,突显主角
2.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三)对立人物
与主角在能力意志等各方面旗鼓相当,却和主角有着冲突与分歧。
课程感悟:
1.人性是作品中一定会突出的问题,所以只有深谙人性,能够看透人物事件的本质、理清楚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才能写出有深度内涵且能引发共鸣的好作品。
2.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与多样性,这些是由不同的生理维度、社会维度和心灵维度来体现的。
一个人的长相和外貌,决定了他在别人眼里的样子,也决定了它自己看待自己与世界的样子。长得美可能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机会,自己会更自信;长得丑可能常常引发偏见,不被看好,本身会比较自卑。
个人的生长环境也影响着自己的成长,他所处的阶级会影响他看待世界的角度,也会影响他的性格,决定着他的行为。家庭环境比较好,教也得当的孩子成长起来通常会更有爱,看来世界也更积极;而家庭环境普通甚至贫,教育资源稀缺的孩子成长起来可能更现实,缺乏安全感。
在前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人物的内心会有相对应的反应,影响他们的三观与品性。一个长相出众家庭环境与教育又好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更顺利些,他们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青睐,获得机会。本身就会更自信些,对世界也充满积极的看法,所以行为上也更积极主动,最后的结果也是正向反馈居多。
而与之相反的人,可能会更极端敏感。缺乏好的长相、好的家庭与教育可能使他们不自信,充满不安全感,外界的偏见又会容易让他们自闭,对世界充满消极的看法。由此产生的行动也会消极,前进的动力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恐惧,最后反馈的结果便会反面居多。
因此,人类的生理维度,社会维度与心灵维度是息息相关且紧密联系的,他们相互对应才形成了一个特别的人,使这个人所做出该有的行为,让观众能够从中找到共鸣。
好的作品中的人物一定是鲜明的,能给人以真实感与共鸣感。
3.人物一定是处于变化与发展中的,通过遇到特别的事件,发现自己的需求,在实现需求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并解决障碍,最后获得自己的所要这一过程来体现人物的成长。在这个过程里,变化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同时符合他的人设。
4.人物有主次之分,主要人物一定是能创造冲突并推动故事发展的,同时要能给人以天然的好感才会让观众有意愿去看他如何发展。因此主要人物必须具有正能量,一定要很坚决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即使他要下线,也必须得完成任务之后才可以。
而次要人物的存在往往是作为辅助,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同时让背景环境的设定更全面,让人物的行动更有动力,能够连接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5.对立人物与主人公一样,他首先得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即他本人要真实,同样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他做的事情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另外,他与主人公在各方面都得是旗鼓相当的,软趴趴的反派塑造不出强硬的主人公。
课后行动:
1.写一个人物小传。
2.看故事时,有意识地梳理故事里面的人物生长的路线,找到逻辑支撑点和伏笔等,去分析人物行动背后的原因。
3.多去听别人讲故事,积累活生生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