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的真实面目,会留在生活过的人的记忆里,就算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它依然不变。这本书的作者,对北京有很深的感情,他们有后面爱上这座城市的,也有一开始出生于这座城市。他们的笔下的文字,记录了北京的变化,从以前以胡同为主,到后来慢慢被拆掉,在原地建起高楼大厦。还有那些在时代变换中消失的小吃,在文字中渐渐变得清晰。
吃
没去过北京的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北京烤鸭,像这类已经深深刻上城市标签的美食,最让人记忆深刻。直到偶尔一次听到豆汁儿,像我印象中的豆汁儿,以为就是南方常见的豆浆,用豆子磨成的汁。在《北京豆汁儿》篇中,才了解到两者不同。这篇文章,介绍了豆汁儿的历史,像“豆汁儿丁”的故事。以及关于豆汁儿那种类似于“榴莲”味道的特征,到底是如何奇怪,才能让“军官”一闻到就打骂。
如果去北京,一定要试一试,体会豆汁儿的威力!
住
一提到胡同,就能想到北京。北京胡同这几个字仿佛就应该要连在一起,而胡同又因为有人居住,他们相处的方式变成了一种文化。只有在胡同住过的人,才能感受到。然而有许多人搬出了胡同,住进新房,这种文化也慢慢在没落,但终归的有保留下来。在《胡同味道》一文中,能了解胡同,知道它的改变,也能看到北京人对胡同的观点,以及现在的模样。只有在哪个地方长久住过,才能更加了解。在哪生长起来的,就会沾染上那个地方的气息。
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属于自己的景色,就算是普通的山、水,由于经历过不同的时间,所承受的历史也不相同。文化也是这样。先前我总觉得,高楼大厦会抹平每个城市的特征,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到,许多东西是不会变的。他们用本地语言,说着某件事的来历,无形中就已经加上了这种城市的特征。市井中,保留着以前味道的东西也不少,所以去一个地方,就该去最贴近生活的小街道,那里的人,靠着城市特色生活,保留着让每个城市鲜活起来的气氛,只是我们的目光都留在同化的高楼大厦上,忘记一个城市的变化与人相关。在《平民北京探访录》里更能体现这一点,正是这些身上带着北京味的人,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北京。
总结
书中包含了北京的吃、住、行、文化、风景,几乎是包含了每个角角落落,给我们一个全方位的北京。通过作者们写下不同视角下的北京,它有了不同的面貌,但都是怀念、留恋的,怀着这种感情去看,存在过无数年的城市带上了怀旧的色彩,变得更加有味道。都说历久弥新,北京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