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哲学》的究竟

王阳明心学的究竟,其实与佛学无二。

王阳明认为如果不能思念父母亲人的话,则是坏了人伦大体,而《佛陀传》里描述,生母摩耶王后的去世是悉达多心中永远难以忘记的痛楚。悉达多在陪伴妻子耶输陀罗生产时,他的情绪也会随着妻子的呻吟而紧张、甚至心如刀割。见到自己刚出生儿子罗睺罗时,悉达多会高兴的飘飘欲仙,但在参加一个4岁小童的葬礼时,他一样会有哭泣的冲动。这种人伦大体的遵循,并非依靠外在人为设定的规矩方圆,而是发自人之天然的本真之性。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重点在于破除我执。视父母为众生,视众生为父母。不再执于“小我”之着,而是“无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书中还讲到王阳明二十七岁那年,因感慨词章艺能,不足以通志道,重循朱子之路,仍无所得,最后动了入山修道学佛的念头。这里其实有对学佛修道等同于避世哲学的误读。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佛学修证的真谛是“火中生金莲”,这和一行禅师讲的正念的修习同理。只有在生活中、处事中才能习练时刻观照自己的本领。

而大乘佛教更是尽一切所能,帮助所有众生。度人的同时就是度己,即“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这也是与先侧重“自我解脱”的小乘佛教的区别。

王学提倡的人需要在做事上磨炼功夫,需要担负自身到家国天下,需要通过真切功夫以使良知在日常事务中流转。这与大乘佛教并无二分。这也正是儒佛道三理合一的实证实修之共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阳明所说的“良知天理”,其实就是佛学明心见性的那个“性”,便是那个最内在的真诚恻怛的本体自性。这个自性就是王阳明的学生王汝中对王学四句教给予的补充“心体无善无恶,意也无善无恶,知亦无善无恶,恶亦无善无恶”。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虽描画出了直指根本的良知天理,但在如何行上却用四句教来指引后学,正如王阳明自己所说的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但像六祖慧能这样的上上根之人能有几位,大多数非利根器的人,更多的需要在实修上下功夫,这也恰恰印证了王学思想的核心——知行合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荐 语 关于王阳明先生,我们在《王阳明》大传里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知道他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
    晨峰_02c6阅读 1,256评论 0 3
  • 荐 语 关于王阳明先生,我们在《王阳明》大传里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知道他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
    晨峰_02c6阅读 682评论 0 0
  • 荐语 关于王阳明先生,我们在《王阳明》大传里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知道他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曾...
    爬山虎1979阅读 1,697评论 0 2
  • 荐语 关于王阳明先生,我们在《王阳明》大传里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知道他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曾...
    萧萧a阅读 479评论 0 2
  • 如果我的lonely story让你重新燃起了斗志,那送给你这篇我与肥肉斗争的实战分享。心灵鸡汤的燃点之所以不...
    5石头姑娘阅读 371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