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志2024.6.19
二年级数学有一类题目,经常出现,我们常常称它为“小马虎”问题。
由于小马虎的“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经常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需要订正的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是培养大家的逆向思维,要解决小马虎的“马虎”问题,必须要将问题还原,在还原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将错就错”,通过错误的计算过程,求出正确算式中的某一项,之后再按照正确的解题过程求出正确的结果。
比如:小明做计算题时,由于粗心大意,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数字0错误地看成了6,把十位上的数字7错误地看成了1,所得的和是406,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是根据“位值制”原理,即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数值,不仅取决于这个数字本身,而且取决于它在计数中所处的位置,比如同样是数字“2”,在个位表示2个“一”,如果这个“2”在十位就表示2个“十”。所以根据小马虎看错数字这种情况,需要结合位值制,确定每个数位上是少加(减)了还是多加(减)了?少加(减)了多少?多加(减)了多少?从计算出的结果中相应的少加(减)就再加(减),多加(减)就减(加)去(上),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