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死磕”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一个疑惑迟迟未解:汉武帝读得懂《上林赋》吗?我,还真没读懂。
写作《上林赋》缘起
司马长卿(?—前118),西汉著名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因仰慕蔺相如,更名司马相如。
早年之作《子虚赋》,为之赢得了极高声誉,并赢得了汉武帝的关注。在《子虚赋》中,虚构了子虚、乌有两个人物。楚国使臣子虚出使齐国,在造访乌有先生时,两人相互问答,子虚以其大国之使盛赞楚王云梦之猎的壮举,暗含贬低齐王之意,故名曰《子虚赋》。乌有先生替齐王辩驳,向子虚发难。司马相如在此赋中极尽铺陈之能事,显示了神奇的想象力。文章写成后辗转传至宫中,汉武帝读了叹道:“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当得知司马相如就是同时代人时,惊喜,遂召之入京,任之为郎。
司马相如对武帝说,《子虚》“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而这篇赋的写作对象就是上林苑。
上林,位于长安西,本为秦王朝所辟,后来汉武帝扩建,南傍终南山,北滨渭水,方圆三百里,里面建了七十座离宫,可容千乘万骑游猎。
于是,就有了这篇洋洋洒洒的《上林赋》。
《上林赋》写了啥?
在《文选》中,《子虚赋》收入《畋猎上》中,《上林赋》收入《畋猎中》,“畋猎”此部分内容尚有扬雄的《羽猎赋》《长杨赋》,潘岳的《射雉赋》。这些赋大多结构宏大,用词铺陈华丽,而在结尾处,寥寥几笔,道出写作主旨:向君王进谏。这也是汉赋“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特点的集中体现。
《上林赋》之所以难读,是因为大量生僻字的存在。不是专业的读者,又有几人能认识《现汉》《新华字典》都不收的字呢?退一步讲,即使字大致认出来了,但那些奇山异水、草木虫鱼、名兽珍禽、离宫别馆,以及天子校猎的宏大场景,又有谁人见过?
除了《昭明文选》外,司马迁的《史记》、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中,也都收录了这篇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可以了解司马相如的生平;曾国藩的注文,可以帮助我们从文本角度深度解读。比如在讲到八川水势时,有这么一段详细批注:
(此文随着阅读的深入,在断断续续充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