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提出了超人的哲学,他认为,人是介于禽兽和超人之间的物种,人类的进化方向是超人,只有让上帝死去,人类才能进化为超人。但那时候的超人哲学,超人自身是冷漠而孤傲的,现代社会所崇尚的“超人”,自身会连接到广大的网民。
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断的在超越自己。而人类,你们又做了什么?
人是一根系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子。也就是深渊上方的绳索。走过去危险,停在中间也危险,颤抖也危险,停住也危险。
——尼采
超人的存在形式
“超人”是什么,简单举几个例子:早上5点起床,每天读一本书,每天输出大量的文章,会手绘、PPT,英语(看无字幕电影,看原版书),演讲,每天讲一本书,一天挣20万,都是“超人”形式的种种体现。正因为是“超人”,所以才被没有行动力的芸芸众生所追捧,成为w。
超人的工作具有地点性
超人是创意工作者,创意工作具有地点性,著名动画工作室Pixar的创意,制作出了很多口碑良好的动画巨作,而很多影片最终创意的来源,居然是来自餐厅闲聊的一张餐巾纸; 星巴克是超人灵感的来源地,经常是咖啡加纸笔,就能形成不错的想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巴黎左岸的咖啡馆,例如花神咖啡馆,当年那里知识分子云集,产生了大量的思想,掀起了不少运动。
超人的流程
超人的工作是有流程的,他会进行大量的输入,阅读大量书籍,看电影,听音频……然后在潜意识层面进行酝酿,在咖啡刺激下,他打开脑洞,写下很多关键词。接着,他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梳理,建立逻辑关系,形成结构化的体系——骨架。然后,他会搜集大量的例子,对骨架进行血肉的填充。最后,进行排版修饰,也就是“画皮”的工作。
超人经济模式
这一切,都可被称作“创意经济”,极大刺激了市场。我国知识工作者,收入一直是偏低的。但是在发达国家,比如日本,一切却又不同。在日剧《校对女孩和野阅子》,讲述了一个考了7年才进入出版业的富家女孩,可见出版业富有吸引力。在日本的出版社讲谈社里,员工可以轻松拿到相当于人民币70万的收入,跟银行、IT等行业不相上下,所以在发达国家,出版业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超人与社会
而这一切的目的,是创意生活和展示,最终会引向虚拟社交。中国开始进入创意经济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大量的社交行为都出现在网络,海量的信息需要被筛选,文章信息量大,干货多的会存活下来。网民们被热情鼓舞,行动起来,形成巨大的力量。
超人是现代化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会产生如同巴塔耶所说的“普遍耗尽的人”。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到平衡,在追求和生活之间取得最大公约数。
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