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今天范文里的作者相似,国企单位,抬眼可望、触手可及的职业天花板,在享受安逸的同时焦虑也在丛生。
大学者,囊括大典
非中文系毕业的我,入职始从事的却是文字工作,而我的领导是北大中文系毕业,老牌的南方系高级记者出身,这种非一个重量级的直接碾压,你们懂的。
幸而,由于单位性质原因,文字工作只是我工作中的一项,用心、敬业,也还能不错的完成。只是当收获时,所有的光环,其实属于组织。不禁心里发虚,安身立命,一技之长,有什么真正属于你,不可代替?
长效发热,不断充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做能长效发热的太阳,还得不断汲取宇宙的力量。习惯了浅表阅读,真静下心来,发现所看皆成过眼云烟,大脑逐渐被片段化和空白塞满。报读这次的写作训练,期望能以规则让我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让所看能内化于心,表达于识。也期望能以自由的写作,梳理思路,让内心碎片化的杂乱得以清晰出口。
一技之长,安身立命
由于职业关系,接触了一些各行业的牛人,偶有知觉不论是海外而归亦或本土英杰的牛人,共通的都保留着对“安土重迁”“衣锦还乡”传统认同。他们期望给亲族、给家乡留下烙印。我期望通过现在开始的写作,有一天能成为为他们留下烙印的这个记叙人。
著书立说,梦想的自己
有一天在饭桌前,我对家人说:昨天加班写的稿子上了省委党刊。孩子问我:“妈妈,你名字呢?”“没有名字,因为我写的是新闻通稿”这样的对话,时有发生。在孩子心里,期望妈妈十八般武艺样样皆可出手,就如我们对孩子期望的那样【没错,就是这样,互相伤(练)害(手)】。我期望,我也能是孩子的榜样。认真写作,成梦想的自己,有一天,孩子能拿着出版的书籍,介绍说:我的妈妈,也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