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王国维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洋美学洗礼之后以崭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诗词进行探究。全书贯穿了王国维“境界说”的理论,并且以此作为创造的原则、批判的标准。书以“词以境界为最上”的总观点开宗明义,接着探讨了“造镜”和“写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等境界说的问题。以分析了词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情与景之间的关系、“隔”与“不隔”的区别,境界大小的问题,强调真景物、真情感等等。王国维以具体的古代诗词作为例子,用的是传统的概念和逻辑思维来阐述其美学观点和文学评论,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包括不同词人作品的对比以及不同朝代作品风格特色的对比。指出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之处。并且纠正一些前人关于诗词创作的错误理解。
《人间词话》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王国维将南唐后主李煜与苏轼相比较。其中他说李煜的词是从伶工之词变士大夫之词,李煜是无意的,而苏轼则是有意的。其实仔细想想变会发现其中的缘由,当然我其实也有请教过杨光老师和袁娟老师。李煜他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是因为他遭遇了家破国亡的痛苦,对于李煜来说他这种无意更应该是一种迫不得已。而苏轼也有所相似之处,自乌台诗案开始苏轼便一直被贬官,虽有满腔热血的报国之情,却因站错了队而颠沛流离,他的有意想必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吧。
王国维《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当之无愧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当然也不得不承认,王国维先生确实是一位有才华的人,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个体生命的终始短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