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从此人间再也寻不见……
这便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著有一本《德道经》(经人考证应该是《德道经》),讲的是人与自然要相互协和发展的道理,当然不只是讲了这个,更是有为人处世的道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为什么水最接近于道?
根据老子的描述,道的两点最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水所具备的:第一,利益万物。水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生命正是依赖着无处不在的水而得以生存,而道也是如此:“道生之,德畜之”,“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第二,水往低处走,永远不与物争,永远处在最卑下、最不惹眼的地方,这一点最接近于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特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子说道,是大道,是人可以感知可以触摸的大道。孔子的仁,是人与人,人与人毕竟是在世上最关键的关系。老子把人放在天地间,放在了道中。
老子告诉人们什么是道,从何得道。可是那么多人,真正去修行的少之又少。孔子教人礼教人仁,未尝不是一条通向道的道路。毕竟连人道都不顾的人又怎么在意大道?
老子有什么伟大呢?他的伟大,应该是从思想上来说的,毕竟我们不知道老子在政治或者艺术其他方面的作为。
他的思想的伟大,在我看来,应该是开辟了中国思想中以道为中心的自然主义哲学。
这种自然主义哲学是抽象的,是超越于我们一般性的思考的。他并不是像儒家一样从人的社会生活的价值和应当性去讲,他只是说作为一个与自然万物同等价值的人,应该如何获得自由与意义,如何获得自我的和谐与超越,打破自我思维的壁垒和语言的种种陷阱,从而真正在思想上得以自由。
老子思想的最为特殊的地方就是他打破一般人对现实世界理解的幻梦,所谓正言若反,即从应当中看出不应当。
当我们被语言和概念所塑造的意义世界所包围的时候,老子敏锐地看到了这个意义世界地本质,指出人的本真状态应该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