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里约奥运会变成了里约大冒险。
依旧不能抵挡它四年一届的如期举行。
每一项体育运动的背后,运动员不仅仅是唯一的参与者。
而每一位参与者,都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都是在完成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关于体育题材的电影,大多带有励志,而今天要说的并不仅仅只有鸡汤似的无尽拼搏。
点球成金
Moneyball (2011)
上映日期: 2011-09-23
导演: 贝尼特·米勒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乔纳·希尔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罗宾·怀特 / 克里斯·普拉特
类型: 剧情 / 传记 / 运动
这是一部关于职业棒球的体育电影。
在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中,比利(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所属的奥克兰运动家队败给了财大气粗的纽约扬基队。
三名主力纷纷被重金挖走,未来的赛季前途渺茫。
比利为扭转颓势开始发掘新球员,却在途中遭到来自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彼得(乔纳·希尔 Jonah Hill 饰)的点破。
彼得其实并不怎么懂球,但他懂统计学。
比利是职业经理人,虽然职业球员出身,但经验过于老套。
于是比利聘请彼得作为自己的顾问,两人合伙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
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挖掘潜在明星,并通过软磨硬泡将他们招致麾下。
而这主要是因为,缺钱买不起大球星。
于是,两人拉起一帮类似“老弱病残怪”的队伍,但却惨遭教练弃用。
面对种种阻挠,比利和彼得联手摆局,瞒天过海,把教练御用的队员卖给其他球队。
教练只能硬着头皮派剩下的队员上场,没想到从此球队如有神助,实现了20连胜。
似乎大家都准备好了球队在淘汰赛上会创造奇迹,取得冠军。
但球队在第一场淘汰赛上就输了。
比利情绪低落,却收到了另一家豪门老板的邀请,天价聘请他做经理人。
如果接受邀请,比利就不会再为钱发愁。
于是电影讲了比利在成为经理人之前的生活。
听从了老辈建议刚高中毕业的比利,放弃了全奖的斯坦福,直接加盟了职业联赛,结果十年也没出成绩。
之后婚姻失败,事业低迷,连12岁的女儿都担心他会不会失业。
而现在,只要他现在接受豪门的邀请,他从此就可以不再为钱发愁。
但他更懂的是,虽然经济变宽裕,那他又要回到从前那种听人建议被人限制的日子。
影片的导演则更像这位经理人比利。
因为导演贝尼特·米勒出道十几年才拍了一部纪录片加一部长片,感觉也是到了要吃土的境界。
好不容易有一部制作不小的片子邀请,但是他首先担心的却是那帮权势大佬能不能放手让他去拍。
他考虑了整整三周才同意执导,其间先后读了原著和三个版本剧本。
于是在影片里,比利说——
“当初在抉择斯坦福大学和棒球生涯时,
我因为钱(球队开出的薪资比斯坦福大学的奖学金高)做出过错误决定,
我不想再次因为钱而做错另一个决定。”
他拒绝了豪门邀请——
“比利回绝了红袜1250万美金的高薪,
选择留在奥克兰运动家队。”
而影片外,导演在确认片方给出足够的掌控权才确认接拍。
我想导演也是感同身受才拍出了这种危机的感觉。
因为人的一生中也许有很多的转折点,但真正能影响人生轨迹的却不多,但我们在面临每一次选择的时候,需要有勇气去做出跟上一次的不同的改变。
影片里,比利从拒绝跟球员亲近到主动跟球员沟通,为他们加油打气。
从对老辈经验人的言听计从到力排众议,听一个25岁年轻人的建议。
影片外,导演找的都是跟他一样有独立感官的电影人来参加制作。
还找来一群球员、球探、裁判、经理、球场管理员,和专业演员混在一起组成演员阵容,来追求他最在意的真实可信。
最后,导演呈交定稿时依旧和接戏时一样忐忑不安,他说——
“我担心我的片子会像影片中那帮“老弱病残怪”一样被弄得支离破碎。”
我们可以想象的到,这个人对待自己的作品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必须保证毫发未损。
导演贝尼特·米勒与布拉德·皮特
出乎意料的是,SONY主席和高官们一致认可了他的努力,随后的试映观众同样如此。
2011年9月23日,电影《点球成金 》终于走完了七年漫长的银幕改编路,7千4百万的北美票房已在棒球电影史上高居第6。
影片里——
“两年后,通过信奉比利所在队伍奥克兰的冠军哲学,
红袜队赢得了至1918年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而这一切,都是改变自己和坚持自己带来的结果。
本片比利的真实人物原型——
比利·比恩(Billy Beane),全名威廉·拉玛尔·比恩(William Lamar Beane),1962年3月26日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是美国职棒大联盟奥克兰运动家球队的总经理。他以带领运动家队以少许经费立足于美国职棒大联盟而著名,1999年从克里夫兰印地安人队挖角擅长棒球统计的总经理助理Paul DePodesta,2002年用统计分析分派球员上场并创下美联破纪录的20连胜;其新奇的球队管理经营方式也因作家麦可·路易士的《魔球—逆境中致胜的智慧》一书而闻名。Paul DePodesta 2004年被挖角去洛杉矶道奇队担任总经理,比恩的方法被多支球队模仿后也影响他们之后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