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清水一点通 日更的第 186篇,希望能帮助到你。
现在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了,这是件好事,读书使人进步。
只有读书人才知道除了读书本身外,还能有一些特殊福利:
在回忆风花雪月的时候,还记得那时候读的书,如果还有,翻翻书柜,立刻睹物思人。
在工作理不出头绪的时候,还记得自己曾经苦读的一本书,体会一下争取胜利的渴望。
在生活无趣彷徨的时候,随便翻开一本书,两行文字就能让你体会到一页一世界。
有那么多好处,但是每个人对读书的感受其实千差万别,今天就说说读书人的三种境界:
1、认知境界
每个人从人生读第一本书开始,就是以提升认知为目标的,在这个境界中,你的任务很简单,听好,记好。
隐藏问题是,在听和记之间有着整个五环的距离,知识量太大,如果不能理解,肯定记不住。
认知+理解=记忆
你可能会说,不用理解,死记硬背也行,那样首先不容易记住,记住的东西也不是正确的认知,更谈不上深层次的认知。
2、对话境界
查理·芒格曾经说,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令人兴奋的是,能够跟古往今来的众多伟人沟通。
这就像两个人之间的问答,而往往顶尖作家写书不是为了让所有人看懂,而是要让他的同类或懂他的人看懂。这也是为什么畅销书作家往往很难拿诺贝尔文学奖。
而如果没有和作者一样的认知,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是无法跟作者沟通的。
认知+思考=沟通
所以,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加入自己对事物的思考,才能达到与作者沟通的层次。
3、无我境界
王国维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这里所说的“无我”,如果形容读书,就是自己主动站到书外,站到一个相对更高的高度,去观察书的思想结构、文字搭建、事例选取,造句修辞等。
在这个境界的人,能够冷眼旁观作者的思维脉络,就像一个给准米其林餐厅打分的重量级神秘顾客,细细品味面前的美食。
洞察+距离=无我
而想要达到这个境界,就是将“有我”做到最好,当碰到天花板的时候,就知道“无我”之美。
这也是为什么简洁的诗歌往往是世界各地的文化符号。
认知——对话——无我
三种境界,这不也正是人生的写照嘛!
讲干货,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