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元素最先想到的只会是那些曾经令我痛不欲生的化学课。
一百五十年前卡牌大师门捷列夫拿着元素们的卡牌,千百万次实验,归纳总结整理出了元素之间的属性和顺序,神级奇诡演绎出世界,终于逐步完成了元素周期表,变化成七行十八纵的诗。化学这门科目在元素周期表的支配下衍化出无数的试题,伴随我从初中走到高中。电镀、电离、电解、电偶;分子、原子、质子、离子,对不起现在已经分不清你们之间的差别了。
学生时代,因为考试的缘故,只觉得化学甚是无趣,各类型的计算题、各种环境下的形态变化等,不但生涩难懂,还觉得枯燥乏味,更不会去深入思考各种元素背后还有什么其他故事,和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毕竟一个可怜的学渣,是无法和各个元素和谐交流的。倒是近几年,脱离了考试,平日里看起元素的相关内容来反而觉得这些元素也变得有趣起来。交至化学本身,应是考试更让人难以投契吧,什么内容都自有其趣味性,少了压力,多了闲情,自然乐意接触。
是不是会记起《最好的我们》中的路星河,一个纯粹的学渣向周末请教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不需要催化剂的,路星河自然不是为了在化学课上取得高分,而是为了耿耿,他要向耿耿证明科学和艺术有其各自的美,但也有其相互关联的存在。接下来有了电视剧中相当经典的一幕,将钠倒入水池表白耿耿。当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件事物结合在一起也可以爆发出无限的美丽和震撼。——此处可以响起陈粒的“易燃易爆炸”。
元素有其科学之美,只要愿意转化思路经行观察,《美丽化学》的视频出现时,我知道倘若当年能够看到如此惊艳的化学变化,那么任何人对化学的兴趣都会提高一个层次。大一时去浙大旁听了一节化学课,正好看到糖晶的样子,那么梦幻的色彩和结构,我知道我再也忘不了糖晶这种物质了。当冷冰冰的题目变得可视化,甚至于能直接撞击你的感官时,那么它已经能够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引导力了。
当然这个只能做为假想,重新借着这本书回忆一下元素各自的属性。显然这样Q版的风格在画面排版上便是有趣了很多,虽然每一个元素介绍的内容都不多,但内容都很实用,背后的故事或历史,属性变化和应用都有所提及,简单易懂很是好记。毕竟不是从事化学相关的工作自然也再无需接触太多复杂难懂的专业内容,可以不求甚解,但当涉猎耳。这样一看,这本书的难度不仅适用低年龄的孩子入门,也适宜我这样的闲散人员。
当然现在学会了也不晚。至少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和这些元素打交道。
学好化学的人很少会在化妆品使用上吃亏。诸如推销员推销某肌底液,做实验。一边滴某精华,液体呈水珠状。另一边先涂肌底液,再滴精华,水珠迅速塌陷扩散。借此吹牛该肌底液促进营养成分吸收。其实这不就是表面活性剂么?用洗洁精兑水也可以起到一样的效果。想象一下,美容院的小妹妹们如何敢向一个化学老师推荐其化妆品,恐怕连里面的化学变化和性质都还是化学老师来的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