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这样心静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感觉真好!三天的时间读完周国平作家的《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的一些观点让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清明了。
作为一名扎根乡村十九年的班主任,作为乡村孩子成长的引路人。首先我要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我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要有自己的精神生活。面对职业使命我如何选择有灵魂的教育?面对家庭我又该如何经营它成为幸福的港湾?面对自己的内心我是否安静地深思过,追问过?在这本书里我发现那些深奥的哲学问题在周国平作家的笔下变得通俗易懂,让我不知不觉陷入沉思。
本书分八辑:让教育回归人性、阅读与成长、神圣的好奇心、对父母们说、人生成功的真谛、生命教育、剩下的才是教育、道德的教育,共60篇文章,有讲座、有摘录、有语录、有发言,内容很全面。我在读第一篇文章时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越读越喜欢,边读边批注,在书中的角落写下一句发自内心的感悟,一段今后的设想,一些不理解的词意。总之,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就会写一写,我也不知道这种读书的方法是否正确,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写了自己想表达的话。
“职业关系到生存,事业关系到生存的意义。”如何才能具备快乐工作的能力?最理想的情况是谋生与自我实现达成一致,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同时又能藉此养活自己。【1】这也是让人感到精神上快乐,感受到幸福的条件之一。人总是被外部的自己所迷惑,把追求物质生活当做人生的目标,从不问问自己内心深处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总是在攀比中失去自己的本心,在物欲横流社会的诱惑中心灵变得空虚,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丰富的精神生活。
整本书作者一直在强调他养成的两个习惯,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写日记。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下,一定要坚持,因为这是让人精神富有的最佳方法。人生要有两个追求目标,一是生命,二是精神,从生命来说应该幸福,从精神来说应该优秀。怎样才是优秀呢?就是有大爱和大智,爱和智是人必须具备的两个精神品质。从智来说就是要有自由的头脑,有活泼的智力生活。从爱来说就是要有真挚的情感,有丰富的心灵生活。【2】那什么是幸福呢?无穷的财富、名利追求就能得到幸福吗?很多人一生都在无休止追求金钱,追求利益,最后当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才翻然悔悟,原来得到的一切都是空。幸福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它还是多层次、可持续的快乐。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更应该懂得珍惜。如果我们在基本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生命外部需求后,能考虑一些满足生命内在的精神需求,找到心灵的归宿,我们的生命就会更有价值,更幸福快乐。
教育就是生长,教育的目的是要生长的好,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并且因此具备幸福的能力,这是一个基本出发点。【3】我是一名教师,我很庆幸我所谋生的职业是我喜欢做的事。我不停地思考如何教育我的学生生长得好?如何引导他们智力、情感、道德上感到快乐与幸福?本书给我的启发就是自己要坚持引导学生向以下三个方面成长:第一,帮助学生养成读书、写日记的习惯;第二,培养学生具有快乐学习、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有同情心,尊重他人的人。
除了这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外,我为自己计划了今后的人生目标,照顾好女儿,经营好家庭,坚持做三件事:运动、读书、写作,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的灵魂世界。
【1】摘自本书209页
【2】31页
【3】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