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管理者都具有创新的习惯,以此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永葆活力。
关于创新管理,德鲁克在他的著作《管理者与创新》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论是个人,还是在一个组织机构中,管理者都有明显的特性。这并不是指个人性格上的特点。据我30年来的体会,越是具有多重性格的人,就越能应付创新的挑战,那种追求稳定而不愿冒险的人不可能成为成功的创新家。他无法成为政治活动的领袖、军事指挥员甚至领航的船长。因为在这些工作中都需要决策,而决策的核心是不确定性与风险。事实上,任何敢于面对风险做出决策的人,都可能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者。创新精神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它有理论与概念的基础,而不只是依靠直觉。”
德鲁克的论述一方面说明管理者创新需要有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也说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方法来实现的。创新能力现实地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它需要技巧,却又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完全是一种天赋,完全依赖于直觉。一项创新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挫折之后才能取得。创新能力要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智能训练和素质磨砺才能具备,其创新过程需要想象、联想、推理等多种思维方法。
简言之,管理者创新是由一定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经验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引|起、推动和维持的,是能够通过学习特定方法而提高水平的。下面介绍几种哈佛商学院的教材中总结的常用创新方法:
一、相关法
相关法作为创新管理方法之一,是指管理者在进行创新活动、寻找最佳思维时,思路受到其他事物已知特性的启发,联想到与自己正在寻求的思维结论相似或相关的东西,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以此释彼的目的。相关法是以事物间存在普遍联系这一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其运用依赖于较强的联想力。由于事物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某一事物的解决往往影响到周围的众多事物。正是这种事物间联系的普遍性,使得相关性在管理者创新活动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领导,管理者需要处理的问题具有全局性,相应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也应是全面的,利用相关法就可以把许多学科融进自己的视野之中。例如,系统科学起源于自然科学,最早也应用于自然科学,随着世界日趋系统化,管理者把系统科学同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结合起来,建立了系统领导学;再如,环境、伦理、社会价值问题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日益加强,管理者和领导科学研究者把环境、伦理、社会价值等学科运用于经济决策之中,出现了环境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经济的社会价值问题等新学科和新问题。上述新学科的出现,正是管理者运用相关方法进行思维的成果。
要把相关法灵活地运用于管理者创新活动中并非一件易事。这要求管理者着重培养洞察事物间相关性的能力,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关键,善于对思考的内容进行要素分解和分类,提高见此思彼、以此释彼的能力。
二、正向思维法
所谓正向思维法,就是管理者在创新活动中沿袭某些常规方法分析问
题,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进程思考和推测。这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通过已知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一般只限于对单一事物的思考。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都会从过去走到现在、由现在走向未来。正向思维法正是依据这一客观事实而建立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事物的特性,了解其过去、现在以及整体发展趋势,就可以在已掌握的材料的基础上预测其未来。正向思维方法虽然只限于对某一种事物的思考,但它是建立在对事物的过去和现在有了充分了解、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了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一种进行创新和科学研究工作时不可忽视的较为深刻的方法。
坚持正向思维法必须充分估计现有的工作条件及自身具备的能力,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部环境。这是正向思维法的基本要求,也是管理者获得预见能力并保证预测正确的基本条件。
三、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是在思维路线上与正向思维法相反的一种创新方法,是指管理者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改变思考对象的空间排列顺序,从反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从A事物与B事物的联系中反推出B事物与A事物的联系。
逆向思维法利用了事物的可逆性。由于事物具有可逆性,对同一件事管理者可以从反方向进行推断,寻找常规的岔道,并沿着岔道继续思考,运用逻辑推理寻找新的方案。这种方法在实际领导活动中十分有效。日本某成功管理者的经营发展之路正是采用了逆向思维法。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日本销路很好,国内同行业厂商大都把眼光瞄准国内市场时,该管理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开辟国内市场的同时,力图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在国外投资建厂,很快彻底占领了国际市场,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逆向思维法从逆向看问题寻找常规的岔道,其运用是有条件的。这种“寻找”不是任意主观的搭配或推理。上述实例中的日本管理者之所以逆向地寻求国外销售,是基于国际市场的确需要此类产品,否则盲目转移目标只能导致资金流失甚至企业破产。同理,运用逆向思维法必须掌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因果倒置,不能主观臆测。比如,由于把握住消费者求新、求廉的心理,反季节销售商品在一些地区一段时间内曾取得过很好的效果,但如果某企业经营者从这种特殊事例中得出“季节与商品生产及销售关系不大”的结论,并依此来安排生产的话,则最终必将导致经营的失败。
四、转向法
转向法是管理者创新的又一方法,是指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若思路或工作方法在某一方向上受阻,便及时转向另一个方向,经过多次选择和转向最终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方法。
事物是由多方面、多层次构成的复合体,事物的发展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创新活动的时候,不必因一个方向受阻而沮丧懊恼,完全可以另辟蹊径。转向法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得到十分普遍的应用,并容易取得创造性成果。例如,在企业思想工作中,当管理者批评某位违纪却不肯认错的员工时,必须不时地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才能让违纪员工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教育。再如,在谈判中,若对方不易被说服或沿原方向继续会对己方不利,就应及时转变方向,寻找利于自己的新方向,以获得谈判的最终胜利。
如果一个人没有执著进取的精神,观察力差,对事物反应迟钝,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那么即使想转向也不知转向何方,就无法把握机会。所以,转向法对运用者有较高的要求,即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够为转向提供思维入口;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进取,尽职尽责,追求完美的境界。灵活地运用思维转向,使之成为管理者创新链条中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使管理者的工作取得一个又个的突破性成果。
五、转移法
创新需要管理者目标专一、精神集中,但这不是绝对的。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解决一个问题有时会百思不得其解,迟迟难以攻破,这往往是因为把思路较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个问题上,形成了思维定势,束缚了创造能力,因而走入死胡同。此时的最佳选择是放松并转移视线,这就是转移法。转移法具体是指当管理者在创新活动中因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处于身体劳累、大脑疲乏的状态,尽管经过长期的冥思苦想,却找不到富于创造性的答案时,就应该暂时放下手边的工作,把目光、思路兴奋点转移到其他管理活动中去,或干脆撇开工作去休息,使身体得到恢复、大脑神经得到调节。当管理者体力充沛、心情愉快地再次投入到工作中时,很可能在不经意间会发现创新性的方法,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不管是已有的,还是未知的,每种创新方法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运用,而不能做事前的、主观的规定,认定解决某一问题必须采用某一种方法。这样不仅违背了管理者创新的基本特性,也有悖于创新的共性——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