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伟大事物的魅力
这几天粗略的把《教学勇气》看了一遍。根据书中的内容,不断梳理书中的大致框架。帕尔默分析了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师生在课堂不能形成有效对话、师生的恐惧、对教学技巧的重视、对自我的迷失、客观主义和学术主义的影响、教学的私密化等,帕尔默从教师内在与外在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提出应对,如提高自我认同,认识恐惧,让自我与学生学科社会不再分离,整体的看待世界,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等,引导教师过上不再分离的教育生活。
今天郝老师从解读的逻辑进行讲解,帕尔默发现了什么教育现象,对这个教育现象的常规理解是什么,帕尔默从现象中归纳出了什么教育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什么,帕尔默对这个教育问题时如何理解的,针对这一问题有些应对之策,这些应对之策对我们的教育有哪些启示。这样的解读逻辑,从书的内容中来但是高于书中的知识框架。跟着郝老师的解读,尽力去串起预习所学的知识碎片,难度很大。郝老师说要理解透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哲学基础,在听课过程中就感觉到,能把这些零碎的知识串去来的正是背后的哲学思维。在看书时,但就某个问题或点来看好像是懂了,但是要想把他们联系起来很难,需要更多的积累才能彼此打通。我们能感知把握的知识,都是从哲学的人、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事物的对立统一、客观主义、社会发展等哲学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没有哲学作为支撑,就不会理解透彻。
书中对教学困境进行分析时,帕尔默归纳出根本问题是:教师与职业、知识和儿童的分离。我认为这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关键所在和逻辑起点。没有教师自我与职业的认同,教师的教学顶多是术的呈现,只有技术的提高,很难从优秀到卓越。问题是,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分离的现象,职业倦怠非常明显。教师只是一份维持生计的职业,在课堂的教学中,面对对死气沉沉课堂而不管不顾。我相信每位教师新入职时,都是带着满心的热情投入教学的,为什么这份热情逐渐消失了呢?
在郝老师的引导中,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的异化、教师对自我的迷失、遗忘人生的意义、整齐划一的教育。我想纳西职业倦怠的老师,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迷失和人生意义的遗忘。在职业成就感得不到满足时,失去了职业生命的寄托,放弃了对职业幸福的追求,放弃了对教师职业意义的思考。这一种放弃,实际上是自我对职业认同的恐惧和逃避。
所以,帕尔默说,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教师不认识自我,就难以理解知识,难以理解儿童。(或者说,当教师没有理解自己,他是不能和不相理解知识与学生的。)恐惧让自我与职业知识和儿童分离。
我一直想改变我校这样一种教学生态,总是无从下手。在学习了新教育的三专发展模式后,慢慢感觉组建教师的专业团队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让教师在专业读书中,重新找回职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在帕尔默给出的解决之策中有悖论原理、发掘伟大事物的魅力和求真共同体。这样也更加有了教师共同体的理论支撑。
跟着郝老师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伟大事物魅力的过程。郝老师今天的一个半小时的授课,用了一周的时间去准备。可见知识密度非常高,渗透着很多的哲学思想。郝老师在解读中体现出知识的魅力,也深深的吸引着我们。需要我们继续阅读和听直播,慢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