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说“少不读红楼”,大约是怕少男少女们沉溺于红楼的情爱世界中。中学时的我严格遵守这一训诫,高考后一有时间看闲书,就跑去买了本三国,但说实在的,我被各阵营的各个将军们弄的稀里糊涂,总是要不停回看,完全失去了平时读书的乐趣,时至今日还是没有勇气再去认识那些将军们。
研究生后开始陆陆续续读红楼,有段时间也走入索隐派的路子里,现在看来真的毫无意义,曹公已经说了,这就是红楼一梦,后世如我们,又何必去考证梦里的一砖一瓦?
如果有中学生问我要不要读红楼,我大概也会建议他缓一缓再读。倒不是怕他耽于情和爱,相比于儿女之情,最可怕的难倒不是全书里笼罩着的悲凉感?一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仔细想想,《红楼梦》真是一本奇书,它甚至没有结局(八十回后普遍认为是高鄂所续),可是作者在第五回中就宣布了所有人的命运。然而知道归知道,执著归执著,该还泪的人,注定还是要来走一遭。
这就像你在庙里抽了一支签,签上写了你此生的幸与不幸,你看着签文,意思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你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回去之后,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的生活,等到垂垂老矣,再来回首这一生的时候,你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三毛年少读红楼,读宝玉出家那段,领略到了文学意境之美,而后才有了“文字之美,终其一生,将是我追求的了。”而漂泊半生后悄然零落的三毛,是不是也在想着“好一似,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迷恋,执著,领悟,再执著,如此循环往复。也许,古往今来,皆是如此吧!
(最近读红楼读的有点伤感,可能本宝宝还是太年少,大家有什么别的好书,快推荐给我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