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认真读每一本书?读《月亮与六便士》感悟

“月亮”和“便士”,都是圆的,都会发光,一个代表远方的理想,一个代表眼前的苟且。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摘抄】

一本书要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即使获得认可,成功也转瞬即逝。天知道,一本书要花费多少心思,经历多少磨难,忍受多少辛酸,知识为了让偶然读到它的人消磨时间,在旅途中解闷。。。

而我从中得到的教训是:作者应该从写作本身,从思想的宣泄汇总获得快乐;至于其他,都不必介意,一本书或成功或失败,或赞誉或诋毁,他都应该淡然一笑。

【感悟】

确实编写一本书,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几年前,自己在整理和编写《美国故事》,半年时间,除开上课,管理班级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这本书上。30万字的文字稿一一校对,进行分段,分章节,配插图;设计100道练习题,有高考题,雅思考题和托福考题;挑出3000个生词,整理生词表,标注读音和词义。更耗费精力的是,每个章节,必须和视频匹配好时间节点,视频要一帧一帧对应。

但这个过程经历过,也能感悟到写书创作者的人生。

珍惜每一本书,这一定是作者费劲心血写出来的;当你想去学习某个大咖的课程,推荐你去读他写的书;比如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读书+听课+团体学习,这是最有效率和效果的成长方式。

比如学习思维导图,去读东尼伯赞先生的书。看影视剧,我更推荐去读书,看完电影《山楂树之恋》,再去读小说,会感觉书里的情节更能感人。看电影《朗读者》后,再去读书,才能理解里面主人公内心真正的思想,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