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苦果,生活中的我们往往会采取自我压抑、逃避的模式,然而有研究表明这种压抑情绪会以自我放大循环的方式增强情绪。
情绪在某些情况下让我们受益,而在某些情况下伤害我们。 比如,我们常提到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它是如何被感知的威胁或挑战触发的;是如何导致恐惧、焦虑和压力的;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焦虑是如何增强绩效或提供有用动力的。
以最近报到一件事情来看:一位学霸写万字长文自曝拉黑父母多年、12年春节不回家,且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过度关爱”。由此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的不只是一个“问题家庭”,起点是爱,为何终点成怨? (来源央视新闻)
这样的苦果不仅是父母的,更是写万字文这位深深体会的,他的苦怎么办?
在品尝“苦果”之时,也许就是我们愿意改变之时。痛苦是改变的重要力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觉察。不痛苦到一定程度,人是不愿改变的。
心理学家罗斯. 哈里斯(Russ Harris)在其《ACT就这么简单》一书中:
提到过解离与接纳:手牵手
解离与接纳都包含开放,腾出空间的部分。当我们接纳一个想法,注意到它,并为它腾出空间,就会涉及解离的部分。
当我们从一个想法中解离出来,去看清它究竟是什么(文字或图片),并允许它在那里存在时,就会涉及接纳的部分。
当我们处理想法、意象和记忆时,倾向于使用“解离”;
当我们处理情绪、感受和冲动时,倾向于谈论“接纳”。
接纳曾经拼命想要摆脱的那部分自己。
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虽然已经离开家独立生活,内心却迟迟放不下过去,无法忘记家庭带来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