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我们难以忘怀、身怀感激的,绝对不会是路上的苦楚和风雨,而是最初那个不顾一切清醒勇敢的自己”。不知为何,读《不喧哗,自有声》时,被这句话突然打动了。因为想到了几年前的自己。
那时候,只要不下雨,每天早上天刚亮就一个人来到家附近的大学校园跑步。跑累了停下来时,放眼望去,周围空无一人,只能听到高高大树上的鸟鸣声,却完全看不到鸟的影子。
有天早上,我发现了某棵树下有只很小的鸟蛋壳儿,于是忍不住蹲下仔细看起来。蛋壳上一条条的细小纹路令我不断想象:一只脆弱的小鸟用力啄开壳儿,从里面走出来,第一次见识到这个巨大世界时懵懂的样子。
必须承认,我就是这么感性的人,不做事的时候就容易盯着一个小东西发呆。其实,那会儿刚刚毕业的我又何尝不像一只初次直面新世界的出壳之鸟呢!脆弱无力还不足以形容,简直还有说不出的恐惧吧。
毕业后求职当然是第一要务,在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我跟大部分同学一样就被稀里糊涂地被裹挟进了各种考考考、面面面的洪流。笔试的分数并不是不高,复试的表现也还不错,但是最后就是不能如愿以偿。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能辗转到别的单位寻找机会。
社会继续一轮轮地筛选,我们继续一次次被虐。最后终于尘埃落定了,却发现:啊,原来这小破地方的水还这么深,毫无水性的我们竟如此难生存。正如一位有故事的作者所说“还有很多难以启齿的往事,那些都是我几乎不再提及的过往”。
是的,最初的自己是多么勇敢,在那么轻的年纪独自抗下了一切,面对在今天看来明显充满不公与不义的环境,没有牢骚抱怨、也没有泪流满面,而是选择了继续前行。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我们看起来反而像是退步了呢?
答案应该就在我们自己心里。拿我自己来说,跟以前最明显的差别就是,不再像以前那么坚持晨跑了。一方面因为早上事情多,一方面还是因为不再对生活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了。我们的生活空间被各种琐事排满了,渐渐忘记了清晨独自慢跑所体会到的美妙滋味。
值得庆幸的是,即使生活再忙碌、人生再让人感到厌倦,我都没有抛弃读书这项乐趣。在倍感无聊的日子里,偶然读到一本能够跟自己心意相通的书特别重要,因为,那些文字会牵引你慢慢找回那个敏感、清醒的自己。
其实,我们所处的世界一直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活在世上,我们随时都有可能体验刚出壳小鸟的无力之感。谁能保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就能笑傲人生呢?有些人看起来充满了正能量,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特别积极的人。
《存在》里这样唱: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乔任梁的离世,更让我们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大家确实都活得相当不易——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知道羡慕人家的鲜花和笑容,却看不到其伤口和泪水。
都说鸡汤文不宜多看,但是我想说,有些文字真的很有力量。如果我们有幸看到了,并试着用它们传达出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行动,或许生命质量会提高很多。另外,跑步也能提高生活质量,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我又恢复了跑步的习惯。晨跑结束的那一刻,真的感觉能量满满!
当情绪低落时,我喜欢细细体味尼采那段话: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我想,如果大家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无论如何都要先找回当初那个勇敢清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