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看起来好像很热闹的样子,但我的确是个渴望安静而且能够享受安静的人。
如果给我个机会可以让我一个月足不出户,每天在家发发呆,看看书,写写字,刷刷剧,睡睡觉,我愿意把这一个月延长到一年。
我希望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己把控,就像把控我自己的情绪。
然而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跟大部分二胎妈妈一样,每天为了孩子为了生活疲于奔命,这四个字可能不太恰当,但是当我前几天因为生病吊水的时候,我觉得这四个字是正确的,疲于奔命,这四个字就是为了我而存在的。
我无法做到像有些妈妈那样看起来如此云淡风轻,我为了让我自己心湖平静,早已习惯了压抑情绪的暗潮汹涌。
特别是两个年龄差只有两岁的孩子都在家的时候。
那种热闹,凌乱,曾让我一度怀疑人生。
我做不到时时陪伴,他们在客厅闹翻天的时候,我喜欢躲进书房。
我也做不到事事陪伴,他们各做各的事情的时候,我更渴望自己的空间。
我悲催的发现,我解决不了两个小人儿的纠纷,一有人来告状,我就不知所措。
那天,不知何事,弟弟哭着跑来告状。
弟弟:啊啊啊啊,妈妈,姐姐打我。
我问:姐姐为什么打你啊?
还没等弟弟回答,姐姐说:因为他挡我的路了我才打他的。
我问弟弟:你为什么挡姐姐的路啊?
爸爸横插了一杠子,说:他挡路是因为老大要扔他的积木,他不让扔。
我问姐姐:你为什么要扔弟弟的积木啊?
姐姐说:谁让他扔我的画的,啊啊啊,是他先扔我的画的。
………………
我已经彻底凌乱!!!我的所谓幽默,机智,在孩子的委屈面前,急慌慌的退避三舍。
我就默默地坐在那儿,看看这个,看看那儿,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无助。
面对孩子的这种纠纷,我该怎么办?
育儿书里没有告诉我。
我要怎样做才能公平公正,才能不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网上也查不到。
就在我一边自责,一边无奈,一边发呆的时候,他们和好如初,一块去玩了。
也许,所谓的纠纷和委屈,倾诉就是解决!
而我也许只需要好好听一听就行了。
当他们还小的时候,我曾一度认为自己的日子岁月静好。
大宝去幼儿园了,小小的二宝白天会睡好多觉,我下班回家,一边带着二宝一边可以看书写字或者睡觉。
然后二宝长大了,姐姐也长大了。
大宝上小学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二宝要上大班了,什么心思都可以流畅的表达。
家里开始热闹,开始打打闹闹,甚至于鬼哭狼嚎。
仅仅是物品的归属问题,可能都会引发战争。
即便是个狗屎,放在那儿好久了没人碰,一个拿起来玩,另外一个就要过来要。
对于孩子来说,别人家的是好的,拿在别人手里的绝对就是香饽饽。
我不知道用了多久才让他们遵守了这个规则:
这个东西,是谁的,就是谁的,要经过同意,另外一个才可以玩。
共同的东西,谁第一个拿到谁玩,不许抢。
没想到真的管用,抢不到的那个,也不再跑来撒娇告状,只是默默等待分享。
可能是因为规则就是标准,这是没有讨论余地的,它比妈妈的怀抱更公正。
我是有多羡慕我的同事张老师她们,儿女已经长大成人,她们成了幸福潇洒的空巢老人。她们一起游泳,爬山,散步,学乐器,聚会,健身……
而我的时间呢,除了被挤兑到夜里的那两个小时,最最宝贵的就是下午那两小时,他们都去上学上班了,我自己在家,安安静静的美好。
然而还没看几页书,还没做好家务,又该去接了,又该继续热热闹闹的时间段了。
于是,在一次次纠纷以及处理纠纷的抓狂之后,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
这种爱是,适当放手。
孩子的相处就是个小型社交活动,他们自成体系,有自己的门道,他们能够在交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有能力为每一个社交挑战做好准备。这是他们初步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亲情的时候。
即便有矛盾,也会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大人不要过多插手。
我只是告诉大宝:你是老大,是姐姐,要有老大的风范,要好好带弟弟玩,他不听话,你可以跟他讲道理,姐姐要爱弟弟。
我告诉二宝:你是弟弟,要听姐姐话,姐姐才愿意带你玩。你是男子汉,也要学着让给姐姐。弟弟要爱姐姐。
我也告诉自己:情绪稳定很重要,你的稳定的情绪是孩子幸福的源泉。能解决的问题,尝试让他们自己解决,不好解决的,依然让他们自己解决。
我一并告诉两个孩子:妈妈最爱的人,是你们。妈妈最爱的状态,是安静。你们可以打闹,但别来告状,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最好是别有问题,一起和睦相处。
我一直记得《请回答1988》里的一个细节,宝拉和德善打架的时候,她们妈妈推开门看了看,便关上离开了。
我的强调发挥了作用,我问他们:妈妈最爱的状态是什么?
他们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安静!
于是现在,在家里,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和谐画面:姐姐在认真的写字看书,弟弟在专心的拼装积木,妈妈在书房,爸爸在……你猜对了,玩手机!(总要有个堕落的嘛)
大家安静的各做各的事,偶尔一起玩着打闹,自己私了!
在学校,我看见一群孩子跑过来簇拥着我小小的大宝欢快地喊着班长班长,她很快就说说笑笑的融入到同学们当中。
在幼儿园,我看到二宝离老师好远就大声喊着老师好,见到同学大声的一个一个打招呼,主动的帮助老师拉桌子,帮小朋友搬凳子。
我便更加确定了如何做妈妈:
让孩子成为孩子,让自己成为自己,我不打算为他们改变我自己,更不打算牺牲我自己,我的时间,我的安静,我的情绪,都还是我的。
他们的成长,我只是默默关注,让平和的情绪,安静的氛围,慢慢渗入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我知道他们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