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无用。
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哲学的起源时,已经明确表示过,哲学是一门纯粹为了学术而学术的学科。别的学问都是为了要掌握一技之长,用于生活中的某个实用的目的,但只有哲学,其本身没有实用的目的。哲学是超越“实用”目的的,是一门“没有用的学问”。
尽管如此,我们却完全没有必要为哲学而感到遗憾,因为庄子说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哲学的妙用就是“无用之用”。
在探讨哲学的“无用之用”前,我们还是先来说一下“有用之用”。“有用之用”通常就是很功利的能带来实际的物质利益的用处。比如你是学机械工程的,面对一套一套的工程理论,一天一天的实验操作,你可能实际并不喜欢,但是你把它当作一种谋生手段。
大学毕业了,你可以去当一个工程师,把你学到的理论、技能卖给你的老板,用在你的工作上。如果你用得好,你就会升职加薪,赚到大把的钞票。然后你可以用这些钱去改善你的生活环境,住好房、买豪车、跨名包,穿名牌。别人看了,都羡慕极了,于是你在精神上、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和幸福。这个时候,你肯定会觉得学机械工程是有用的。
但是,不要高兴得太早。
且不说这“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的开挂之路会不会出现唐三藏的九九八十一难,即便是你真的一路顺畅地走下来,最后达到精神、心理的无限满足的归宿,那也是绕了一大圈才实现的。你得先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转变为金钱和地位,然后用他们来改善你的生活状况,最后才能从你自己的享受和别人的艳羡之中体会到幸福和满足。
你说“不是啊,我创业,我工作的时候心里就一直都是很幸福的啊”,敢说这样话的人,不是在进行自我欺骗,就是在骗人,又或者你的人生走到目前都太顺遂了,没有吃过苦,受过罪。真正的幸福与满足感,绝对是有“不经一番彻骨寒,那得梅花扑鼻香”的强韧质地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你绕这么一大圈实现的心灵的满足与幸福,其实根本无需如此大费周章的。因为,心灵底处的幸福之感既给以通过改变外在环境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而改变自己就是哲学“无用之用”的“第一大妙用”。
01 哲学可以改变自我
同样开在堵车的高速上,有人气急败坏,骂天骂地;有人却心情舒畅,听着舒缓动人的音乐,看着窗外曼妙的风景。世界到底是什么呢?一个真实、客观的世界无非就是你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你思想中思考的世界。离开了你的感觉、你的思维,世界所谓的客观性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这样的说法好像有点唯心主义之嫌,好像就是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但其实,我觉得意义不止于此。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它的意义却是主观的,是因人而异的。一块骨头,对于你,毫无用处,但是对于考古学家来讲,就是无价之宝。
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东西,感受往往不同。而这种不尽相同的主观感受可能会比那个趋近同一的客观世界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个世界说到底就是你眼中的世界。如果你的眼光改变了,你眼中的世界当然也就改变了。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眼光的转变不是你手里的遥控器,不是你可以想换台旧换台的。在你的眼光变得开阔、深邃、明朗之前,它是要经过规训的,而世界上最好的眼光规训师就是哲学。
当哲学帮你调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之后,你就可以在精神上保持一种高屋建瓴的姿态,也就不需要绕刚才那么大一圈而直接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我相信,当你拥有了哲学家的眼光之后,你开破破的奥拓看到的风景和帅帅的奥迪看到的风景,绝对一样美,甚至更美。
02 哲学可以万用
当你拥有了哲学家的眼光,换句话讲,你就拥有了哲学的智慧,那么你什么都可以做了。你们可以从商,可以进入到公共服务,包括政治的领域,也可以固守在自己知识或者说学术的领域。也可以选择去卖猪肉,这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其实是北大副校长的一段话,我觉得说的极好,极真挚。
其实,哲学除了这样的万用之外,还可以帮你养生。你觉得这是一句玩笑话吗?古往今来那么多的哲学家都用超越那个时代的寿命天年来向你论证了这个命题的真实可靠性。其实,这很讲得通。当哲学把你的思维开拓出去,你就会摆脱偏见走向超脱,当你心无挂碍,精神愉悦,自然就能延年益寿了。
我觉得这方面最鲜明的一对例子就是庄子和惠子。惠子做到魏国宰相,其实一生是颇有政治建树的。而庄子呢,穿破衣破鞋,穷困一生,但是后来庄子过惠子墓,深切慨叹,斯人已逝“吾无与言之矣”。这两个人,就我们今天看来,谁更成功啊?我觉得肯定是庄子吧,一来,生之时,活得逍遥,二来,死之后,思想大行于天下。
所以,2020年了,刚经历新冠洗礼的我们:
如果你感到人生迷茫,读点哲学吧;
如果你有身体病痛,读点哲学吧;
如果你有钱又有闲,那就更要多研究点哲学了。